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根據這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設置問題情境,打破原有知識結構,促使學生重新思考,自主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從而達到新的平衡。在此過程中,本課以主題情境為主線,有意識的根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經歷統計的全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具體地說,本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特點: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層的內涵。
例2通過對停車場車輛停放情況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及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主題素材的改變看似簡單,但這確是學生感興趣的,從而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二、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地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教學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復式縱向統計圖。學生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對出現進行比較,我以學生熟悉的事為學習的素材,通過主題情境問題的提出,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促進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達到新的平衡。學生潛能是巨大的,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時會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因此,在設計中,我盡可能為學生創設寬松的探索環境。在教學將兩個統計圖合并成一個復式統計圖時,我不是教給他們方法,而是提出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尋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統計表后,提出“你能從這張圖上看出什么情況?”,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尋找數學學習的價值。
三、注重知識呈現的完整性,思維過程的靈活性,思維方法的多樣性。
本課的設計從調查學生的興趣開始,讓學生完整的經歷了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過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數據,最后環節通過統計學本節課的表現結果,再一次參與統計,深切體會統計的完整過程,及統計活動的現實意義。教學過程中以主題問題情境為中心,展開討論,自主探究,允許靈活的不同的處理方法,從不同中找相同點,從比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運用到實際中,體現了學習活動的完整性、靈活性、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