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分段整理數據)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標版)第7冊p68~69例題,69~72"想想做做".教學要求:
1,使學生經歷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簡單統計過程,會根據實際情況,對一組數據分段進行整理.
2,使學生意識到統計是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發展統計的觀念,培養學習的興趣和與人合作的態度.
教具學具準備:掛圖,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問題
老師這兒有一個問題需要大家來解決.
出示問題,梅峰小學準備為校鼓號隊員購買服裝,服裝分為大號,中號和小號.身高為120~129㎝的適合穿小號,130~139㎝的適合穿中號,140~149㎝的適合穿大號.你知道每種服裝各要購買多少套嗎
二,解決問題
1,你覺得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在小組里討論一下,然后匯報.
2,老師已經幫大家把每個隊員的身高都收集好了.出示身高記錄單.
3,接下來做什么 (把這些數據按120~129㎝,130~139㎝,140~149㎝三段進行整理.)
120~129㎝
130~139㎝
140~149㎝
4,畫"正"字是最常用的整理數據的方法.
現在請你們打開書69頁,用畫"正"字的方法把這些數據按段整理好,同桌兩人合作.請一對同桌上黑板演示.
5,接下來我們要把整理好的數據填入統計表完成在書上
請你說說你統計的結果.(填表時先填什么 最后填合計有什么好處 其實,就算合計與數據總量一致,也不一定能保證統計過程的正確,有時可能是數據分錯段了,所以,最重要的還是整理數據時一定要細心.)
6,從這張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7,現在你知道每種服裝各要買多少套嗎 請你想一想我們是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誰來具體說說.
(板書:收集數據
分段整理
填統計表
分析結果)
小結:統計是我們用來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來說,要經歷這四個環節,先要收集需要的原始數據,再把這些數據系統整理,填好統計表,最后再分析統計結果,從而把問題解決.第二個環節我們以前學的是分類整理,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分段整理.大家學會了嗎
三,實際應用
(一)獨立完成書上p69"想想做做"1
說說你統計的結果.你是怎樣完成這個統計過程的 你知道了些什么
(二)剛才我們統計的是同學們身邊的事情,其實它的使用范圍很廣.
1,出示p70第2題
(1)讀題,介紹什么叫"污染指數"(自己閱讀71頁"你知道嗎 "
你知道哪些情況會造成空氣污染 (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空氣污染會帶來哪些危害 (全球變暖,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破壞臭氧層等)人類對空氣污染情況越來越重視,于是就制定了"空氣污染指數".
出示概念和"空氣質量級別的劃分標準".
(2)根據污染指數的分級規定,題目要求把這些數據分哪幾段來整理,(板書:0~50,51~100,101~200).
獨立完成,要求先用畫"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數據,然后填好統計表.
(3)說說你統計的結果,通過統計,你有什么體會
2,出示p71第3題
(1)讀題,要完成統計表,必須先作什么工作 (分段整理)分哪幾段
(2)請你在草稿紙上完成數據的整理,然后填表.你選用優,良,輕度污染中的哪個來評價上海4月份的空氣質量狀況
(3)說說你統計的結果.
看了上面的兩張統計表,你有什么想法 在小組里交流.
(4)我們大家一起來說說你想到了什么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想一想,我們可以用今天學到的方法來統計身邊的哪些情況 (班里同學的身高,體重,降水量,水污染情況,溫度,等等)
五,拓展引伸
我們生活在無錫江陰,所以很關心無錫的空氣質量.這是老師昨天從網上下載的無錫市的空氣質量狀況,兩天都是輕度污染,所以我就向別人介紹無錫的空氣質量不好,這樣判斷對嗎 為什么 應該怎么做 那么,關于我們無錫的空氣質量情況,一個月之后老師再向大家請教,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