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
教學目標:
1、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學會用統計表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3、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習慣。
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會用統計表正確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今天,動物學校可熱鬧啦!他們到底在干什呢?你們瞧,操場上運動會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多媒體演示“動物運動會”熱鬧的場景。)仔細觀察,操場上有哪些小動物?(狗、兔、猴)他們參加了哪些運動項目?(跳高和長跑。)
(課堂一開始,就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了與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相符的生動而有趣的“動物運動會”情景,從而把數學知識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為學生展開數學活動鋪開了一個大背景。)
二、活動嘗試,師生探究:
(一) 提出問題:
蘿卜小弟看著運動員們都在為班集體爭奪榮譽,心里可著急了,也想為集體做點事。菜椒老師禁不住他的請求,就說:那你就為運動員做好服務工作吧!我請你做兩件事,第一件:請你給參加跳高的運動員每人發一套紅色運動服,給參加長跑的運動員每人發一套綠色運動服,一共要準備多少套運動服?第二件:給小猴準備桃子套餐,給小狗準備骨頭套餐,給小兔準備胡蘿卜套餐,一共要準備多少份套餐?
(1) 如果你是這個蘿卜小弟,你會怎么做?
(2) 學生想辦法,小組交流。
(二) 收集數據:
1. 解決第一件事情。
2. 解決第二件事情。同時板書出兩張統計表的表格。
(三)整理數據:
學生完成兩張統計表。
(四)交流匯報。
1、從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這兩次統計有什么不同?
(五)歸納總結
(統計教學,特別是低年級的統計教學,重點不是教知識點,也不是教技能,而是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本段教學中,通過幫小豬嘟嘟解決問題,自然地讓學生經歷了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意識。同時,兩次問題的解決又使學生知道按不同標準分類處理數據,是因為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了,不是為了不同分類而分類,從而體會到根據不同標準來分類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意義。最后讓學生觀察兩個統計表,在思考和比較中體會到在不同標準下的統計結果的多樣性。分組活動又增強了學生的互動交流,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鞏固反思,應用質疑: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先單獨出示圖形)
(1)問:看了這些圖形,你想知道什么?
(2)問:你知道了什么?這兩次統計有什么不同?
(3)小結。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為了不同的需要,將同一種事物按不同的標準分類的統計。
(2)出示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表:(想想做做1)
①在小組內調查每個同學最喜歡看的一類電視節目。(組長負責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