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樹》教學設計5
2、從課堂的各個環節來看:
、拧〗翌}環節:
充分借助媒體渲染情境,直入主題。教師充滿激情的范讀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動情的 flash 畫面,自然引領著學生走進了鳥兒和大樹的世界。強烈的視覺沖擊帶來的情感上的共振,使孩子們身臨其境,為整個教學鋪墊了“情”的基調。
、啤〕踝x環節:
初讀交流時,教師充分調動學生語言積累,引導學生將積累的語言內化并加以活用。如引導學生感悟“好朋友”,自然引出“形影不離、朝夕相處、依依不舍、難舍難分”等等貼切的詞語,并引導學生積累。而民主、愉悅的教學氛圍又使學生暢所欲言,課堂里充滿了多元化思想的碰撞。在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中,孩子們深深感受到鳥兒與大樹的深情厚誼,對“好朋友”這個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⑶ 精讀交流環節:
對于第二年鳥兒尋找大樹環節的處理。我巧妙地設置了“大樹到哪兒去了?”這一看似簡單的問題,依次追問一位位學生,層層推進,使學生思維處于循環推進狀態,在與老師的問答對話中自然追隨著鳥兒的找尋蹤跡進入了文本的重要環節──“燈火”環節。這一設計既為整個教學推進提供了寶貴時間,提高了實效。同時教師在這一環節中以急促的、誠摯的語調,突出了小鳥想找到好朋友的急切心理,并與學生共同營造了“追尋”的氛圍,讓學生深深體會到鳥兒的誠信與執著,為“燈火”環節做了良好的鋪墊。同時,配以真情的朗讀,學生在教師的循循引導下,感悟到了情感的多層次、多角度的表達方式。
、取【毠P展示環節:
“情動而辭發”。整堂課以情為線,入情導讀,真情對話,激情點評,使學生得到情感上的滋養、語言上的訓練。此時,小練筆:寫寫“大樹對鳥兒說”的安排水到渠成。學生從課始一直集聚的情感,在這時得以充分抒懷,孩子們贊美鳥兒與大樹友誼的真純的話語讓人動容,對大樹無私的奉獻精神讓人感動,對于大自然的愛護與關注讓人感懷……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在這兒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想這就是語文教學的美好境界吧!
二、對不足之處的思考
1、在課堂中如何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我想這也是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問題吧。有時充足的思考時間帶來的師生對話可能更為精彩,也可能更多元深刻:
如兩次“看了又看”的設計,我覺得如果有充裕的時間,教師能充分引導的話,可能挖掘得能更深一些吧。但“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這個問題往往因課堂時間的有限性所局限,有時真的不知如何妥善安排,尤其是在這種很想相對完整展示自己教學思想的課里。
2、雖然在課堂上我始終重視與學生進行多元化對話,引導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似乎學生的思維也始終處于活躍狀態,個性化的語言、獨特的感受也不斷生成。這些曾使自己感到竊喜與得意之處,現在細細反思總感有太多“釣魚式”的誘導痕跡。是的本課內涵很豐富,有些理解學生一時沒有感悟到的老師在課堂上是否一定要“誘”出來呢?也許老師在結課時引導學生:這個故事發表以來,人們都很喜歡,每個人讀它,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讀它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們讀出了一對好朋友間深厚真摯的友誼,讀出了鳥兒的執著與誠信……課后大家再去讀讀、討論討論,你還能讀出更多。這樣的處理是否更利于學生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