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說課稿兩篇
22號:《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說課材料
課文教材簡析:
本文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六組第三篇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二是體會中國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
課文教學目標 :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幸運、中國臺灣、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等詞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課文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
課文教學難點: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理念: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大的動力
2、習慣是學習的保障,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以及探究的習慣
3、“教是為了不教”注重方法的滲透,要“授之以漁”
教學設想:
本次是借三年級學生上四年級上冊的課文,學生沒有相應的知識儲備和閱讀技能,所以教學第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讀通課文,了解內容上,特級教師于永正說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開展與文本對話的基礎整個教學分四板塊:一、初讀課文;二、理解詞語;三、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四初步懂得生命橋的含義
上課伊始,我以“橋”為話題,引出課題,引導質疑,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學生熟悉課文內容過后,讓學生談整體感受,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整體感受能力
我在理解詞語板塊,重點檢測學生對于字詞的掌握和理解情況,利用聯系上下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舉例、猜測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含義注重引導學生領會,不要求學生口述;注重引導學生感受,不要求學生表達
“初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是四年級上冊的一個訓練重點在這里我用“課文主要講了哪些人,他們做了什么(怎么樣了)?”為話題,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滲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找橋”環節與課堂引入環節相呼應,引導學生認識到這生命橋不同于生活中的橋,這時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鑄就的生命橋,讓小錢跨越白血病的鴻溝,獲得新生同時也讓兩岸人民跨越海峽的阻隔,心貼得更緊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為品讀課文,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進行小練筆訓練教學設想是學生經過了第一課時的讀文和概括,對課文的內容和基調有了一定的把握此時引導學生交流品讀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引導學生與文本開展更深層次的對話,培養學生良好語感,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就水到渠成了,再進行小練筆訓練,以求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得以發展
23號:《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說課設計
【教材淺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專題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