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設計
生:那時候沒有汽車、火車,你們出遠門怎么辦?
師:騎馬,坐轎,乘船就算是最好的了。請問記者先生,現在你們從榮昌去重慶來回得多長時間?
生:3個小時就足夠了。
師:這么快呀!我爺爺年青時販運貨物到重慶,來回得10天左右。
生:啊!(不約而同地驚嘆。)
……
師:我們在那個科學技術不發達社會里,一切只能順從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我們也有美好的愿望,我多想擁有一雙千里眼,看到遠方的景象啊,親愛的記者先生,你們能幫我實現夢想嗎?
生: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遙遠的星球。(發言十分踴躍)
生:還可以用衛星掃描。
……
師:我多想有一對順風耳,聽到遠方的聲音。
生:使用電話和手機,你可以和遠在異國他鄉的朋友對話。
生:還可以用語音聊天,不花一分錢的喲,想聊多久就聊多久。
……
師:我多想變成一個騰云駕霧的神仙,在一瞬間到達遙遠的地方啊!
生:你可以坐汽車、火車、飛機。
生:宇宙飛船更快!超爽,真正的騰云駕霧的感覺!
……
師:真沒想到啊,以前人們總認為這美好的想法就象夢一樣遙不可及,只能是幻想而已,我們的祖先大概誰也沒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們那么多幻想——
生齊:紛紛變成了現實。
師:“誰也沒有料到”用前文的一個詞來說是——
生齊:出乎意料。
師:真是太出乎意料了,愚公移山能實現嗎?
生:能,挖土機可以來幫忙。(自豪的)
師:修萬里長城還要征集十萬民工嗎?
生:不用了,我們有起重機和塔吊,比巨人和大力士還厲害呢!
[設計意圖:創設“采訪古人”這一情景,返回時空,以突破學生因時代差異了解古人生活艱難這一難點;在師生互動, 生生互動中感受科學成就之大。]
師:20世紀的成就,用一句詩來形容它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課件展示詩句意境。)
師:這句詩出自唐朝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形容紛紛大雪好似梨花開放。這樣的雪景真美啊!如果用詩人寫的雪景來比喻 20 世紀的科學成就 , 那這個成就是怎樣的?
生:太大了!
師:能將這種“大”和“快”讀出來嗎?男女生來比一比吧。
(生賽讀“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突出“忽如一夜”“千樹萬樹”)
師:是啊,“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多么了不起的科學技術,多么偉大的世紀!
師:祖先的幻想 , 今天的現實!多么強烈的對比呀!你感受到了嗎?其實 , 對比是一種很好的說明方法 。
師:你們再讀讀整段話 , 看誰能把這種強烈的對比讀出來。
生練讀 , 再指名讀書(略)。
師:美好的愿望能在 20 世紀一百年中紛紛變成現實 , 我們又怎能不說——
生:20 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師:課文第三自然段寫20世紀以前,人類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是否與課文內容無關,可以省去?為什么?
生(思考):文章第三自然段說明古人生活之艱難,第四自然段說明了今人生活之舒適,古今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使我們更感受到20世紀是多么了不起。
師:請男生讀第三自然段,女生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祖先的期盼和今天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