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案例
8、小結學習方法:本節課我們還學會了聯系現實,結合具體事例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希望同學們能夠學會運用。
9、師導:成千上萬的兒童因為戰爭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家園,失去了本來擁有的快樂和幸福。正因為這樣,雷利代表所有的中國孩子,通過加利先生向國際社會發出了呼吁。
10、課件出示:課文第八自然段內容,學生齊讀。
11、指導讀:千言萬不盡我們心中的期盼,我們無法阻止戰爭,但是我們能不斷壯大和平的力量,讓我們將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聲音,再讀課文。
[設計意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因此,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和提供具體生動、可借聯想的背景。在理解“但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但是世界并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這兩句話時,有僅讓學生收集了大量的戰爭事件,而且用課件播放了有關伊拉克戰爭中兒童和圖片,讓學生主動感受和體驗,使已有的生活積累和課文內容形成相似的和諧振動。學生深切感受到了戰爭給兒童造成的巨大傷害,學生認識到和平的可貴,從而使學生再一次與作者產生共鳴,從心底里發出強烈的呼吁:熱愛和平、維護和平、制止戰爭。這樣的設計,水到渠成的解決了教學重點。]
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這僅僅是雷利一個人的呼喊嗎?(播放課件:世界需要和平!)
2、學了本文,談談你的收獲。(啟發學生多角度談:結合本文內容來談,從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來談……)
3、課后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寫在日記本上。(可供參考的題目:我們要和平 不要戰爭、懂得珍惜今天、我們是幸福的、我與伊拉克的孩子比童年……)
4、師小結:世界并不太平,我們不能阻止戰爭,但我們可以壯大和平的力量!讓世界充滿和平,讓生活更美好!
七、板書設計:
15、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戰爭殘酷
痛失父親
維護和平
制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