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2)介紹理解詞語的方法,交流詞語意思:
巡弋:(軍艦)在海上巡邏。
不速之客:沒有經過邀請而突然到來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速:邀請。
頻頻:屢次、連續幾次。
祈盼:祈禱、盼望。
(3)交流填空。
說明:
填空題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理請詩歌寫作結構。兩個填空題清晰地告訴學生:1——4節寫戰爭帶來的災難,第5節寫我們祈盼和平。同時,第一個填空從形式上暗示學生,1——4節的寫作方法是相似的,而且節與節之間是并列關系。
3、小結過渡:詩歌的前四個小節寫戰爭帶來的災難,寫作的結構非常相似,語言的表達形式上也類似。第5節寫我們祈盼和平。接著,就讓我們走進每一個段落,感受字里行間為我們傳達的真摯情感。
三、研讀詩歌,體味苦澀。
★結合畫面,學習一至四小節,體會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1、(出示圖片:大海戰、荒漠戰、硝煙彌漫的夜晚、暗雷潛伏的草地)看了這一組圖片,有些同學的眉宇緊縮起來,有些同學表現出驚異的神情,老師知道,此刻你的心情異常沉重的。請大家默讀課文1——4節,到文章的字里行間找一找,究竟是哪些句子讓你產生了這樣的心情,用浪線畫出。
2、教師巡視:剛才老師發現,有的同學畫了一句,有的畫了兩句,還有的畫了三句、四句。
說明:
通過觀看戰爭的畫面以及老師的引導,學生對戰爭強大的破壞力的體悟加深了一個層次,他們體會到了戰爭的苦澀,憎惡戰爭的情感慢慢強烈起來!
3、交流:你畫了幾句,把這一句讀給我們聽一聽。
(1)學習第一節:可是巡弋(yì)的戰艦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
①理解“巡弋”、“不速之客”:
“巡弋”這個詞語在詩中指:在海面上干什么?(巡邏)
這個句子中有這么一個詞語“不速之客”。句子中的不速之客是指——?在戰爭頻發的海面上,成為不速之客的僅僅只有戰艦和水雷嗎,還有?
②小結:殘酷的戰爭折斷了海鷗的翅膀,玷污了大海原有的純澈,海面上不再出現自由翱翔的身影。
③指導朗讀第一小節。
(2)學習第2、3、4節。
①戰爭的硝煙還彌漫到哪些地方?
②先后出示:
轟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們的夢幻;
頻頻發射的導彈,把星星的家園攪得很不安寧;
散落著的地雷碎片,阻擋著孩子們奔跑的腳步。
③請大家自由地去讀讀這幾個讓你深思的句子,在組長的帶領下,像學習第一句一樣,先理解句子中的詞語,再想想你們從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④小組學習,學生反饋,老師敲擊。
學生一:理解“夢幻”,它們的“夢幻”是什么?
老師敲擊:戰火吞噬了動物的家園,戰爭破壞了它們的生活環境。
學生二:理解“頻頻”,導彈在夜晚頻頻發射,說明什么?
老師敲擊:戰區的人民沒有寧日,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學生三:理解“散落”,處處散落著地雷碎片,表明什么?
老師敲擊:戰爭的陰霾威脅著孩子們的生命,限制了孩子們生活,活潑的天性在一次次的禁錮中泯滅。
說明:
最體現老師功力的語言是老師的評價語,將學生的點滴感悟和零散的見解及時總結、強化,并加以提升是一種有效鞏固學習成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