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⑤指導朗讀。
(3)想象說話:每讀一個句子,我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很多的畫面。讓我們再看一看這些處在戰火中的孩子。讓我們靜靜地看,靜靜地聽,課件出示(配樂戰爭中的孩子組圖和戰爭死亡數據)這一刻,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①學生說話。
②教師小結:我們的眼睛看到了悲傷、轟炸……我們的耳朵聽見了哭泣、呼喊……到處凄涼。
(4)再次朗讀:夢幻被打破了,快樂被阻擋了,讓我們再次表現戰爭的辛酸。(分組讀1——4節戰爭部分)
(5)解決詩中四次提到“這究竟是為什么”的含義。
①所有的這一切,都化作了這樣一個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
②師生合作讀:
當巡弋的戰艦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我們不禁要問(這究竟是為什么?)
當轟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們的夢幻,我們重重地問(這究竟是為什么?)
當頻頻發射的導彈把星星的家園攪得很不安寧,我們大聲地問(這究竟是為什么?)
當散落著的地雷碎片,阻擋著孩子們奔跑的腳步,我們疾聲質問(這究竟是為什么?)
③四次提問“這究竟是為什么?”,是在問誰?(質問那些挑起戰爭,給人們,特別是孩子們制造深重苦難的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憎惡戰爭,向往和平)
④小結:這一句句的質問是一種對戰爭的控訴,一種對戰爭的抗議、憤慨與厭惡,(板 書:厭惡戰爭)這更是一種對和平的深深期盼。板書:期盼和平
說明:
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漸入課文佳境。這一環節通過一次次的朗讀和提問激發出學生的情!
★結合畫面,生活對比,期盼和平。
1、生活對比:課件:戰爭中的孩子和我們的生活對比照片。解說:當你踏著明媚的春日,徜徉于郊外清麗的林陰小道時,戰火中的與你年齡相仿的他們正在罪惡的槍口下尋找活路;當你坐在明凈的教室發出瑯瑯讀書聲的時候,他們卻在這炸彈肆虐后的廢墟中尋找親人的身影;當我們在綠茵場上揮汗如雨的時候,他們卻只能蜷縮在擁擠的防空洞中企求命運之神的眷顧。今天,世界上還有很多角落籠罩著戰爭在陰云。
2、出示第五節,師引讀“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接讀“讓戰火中的孩子——擊穿!”。
3、戰爭使孩子們的生活環境滿目瘡痍,他們生活在痛苦的深淵。得到一張平穩的課桌,一間潔白教室,對處在戰爭區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奢望,但是這是全世界每一個善良人的心聲,我們的期盼何止這些,讓我們大聲地說出我們的心聲吧!
4、說話練習:
(1)說話:我希望,我期盼:( )。
(2)小結:我們希望,我們祈盼讓飽受戰爭之苦的孩子們回到校園,讓飽受戰爭之苦的孩子們享受春天。
說明:
通過生活對比,孩子們真切地感悟到自己生活的優越,內心的同情心被激發起來,而這個說話練習就是給孩子傳遞真情的架構了橋梁,給他們暢抒胸臆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