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語文第七冊《瑞雪圖》教學設計和反思
加上自己新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六、課堂練習
1、在兩首寫大雪的詩中,任選一首背誦下來。
第一首: 夜雪
自居易
己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第二首: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收集有關資料,結合課文內容,試寫一篇說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瑞雪圖》教學反思
《瑞雪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第七冊第十二單元的精讀課文,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麗及作者的聯想,體會作者的喜悅心情。
本著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在教學中這樣設計:先用一段精美的動畫瑞雪圖把學生由晴朗的現實引入大雪紛紛、銀裝素裹的雪境中后,引出本節課要學的《瑞雪圖》,并通過學生質疑定標。接著在導學達標環節中,我以學生讀為主,先后設計了三次讀:一快速讀,初步感知雪的特點:雪下得大,雪下得及時,雪后景色很美。二精讀、研讀,從文章的字里行間體會作者日如何表現雪之大,雪景之美,以及為什么說這是一場及時的大雪。三激情朗讀,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的喜悅之情。在讀期間,我制作了一組配樂雪景圖,讓學生既放松心情,又在觀賞中更加對雪的喜愛。最后,我設計了抄、背、畫、查、吟的課外拓展訓練,使課堂知識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感情進一步升華。
通過課堂展示后學生的表現,我認為這節課是比較成功的。課后慢慢想來,這節課成功主要得益于課堂教學中把新課標中的新理念作為教學的基本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答”為主的教學方式和以學“答”為主、學“悟”為主的教學方式,雖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現出來的觀念不同,課堂效率也不同。以往課堂多體現教師、學生一問一答,學生圍著教師轉,這種方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我始終以學“讀”為主、學 “悟”為主。學生讀:粗略讀、研讀、激情朗讀、配樂讀;教師讀等多種形式的讀。然后通過學生自學、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學“悟”為主的方法,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了和諧共進的互動氛圍。本節課中,我改變過去自己高高在上,統帥課堂的作風,走下講臺和學生共同學習、交流,成為學生的朋友、伙伴。如在研讀的過程中,我俯下身子,走近學生,和他們一塊讀,一塊畫,幫助他們,使他們在教師的半扶半放中順利達標。又如在朗讀訓練中,我把自己當作孩子們一員,和他們賽讀,讓課堂成為我們師生共同展示才華的舞臺,也讓學生真切感受我是他們的學習伙伴。
三)恰當適時地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喚起了學生與作者的共鳴。本節課輔助教學的精彩其一是開始的激情導入。用一段精美的動畫,從形、聲上一下把學生帶入了雪的氛圍。其二是學完雪后美景后,設計的一組配樂雪景土,不僅讓課堂氣氛輕松,學生身心愉快,更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深深的喜歡雪,想要贊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