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秋天-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教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預習課文。
2、走進秋天的田野,實際感受秋天的迷人景象。
三、教學準備:預習課文。走進秋天的田野,實際感受秋天的迷人景象。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秋天是金色的季節、成熟的季節,是收獲的季節、熱鬧的季節它贏得古今中外眾多詩人的吟唱贊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贊美秋天的詩歌《秋天》(板書)
二、自讀課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長句的停頓。
(2)你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懂?
(3)每個小節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全文主要寫了什么?
2、檢查自學情況。
(1)朗讀生字、詞。
(2)同桌互查朗讀情況。
(3)指名朗讀課文。
(4)說說課文大意。
(5)范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合作探究,深入感悟
1、小組討論分段情況。
第一段(1)描寫秋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傳達喜悅之情。
第二段(2——6)描寫秋天田野上豐收景象,美得非常動人。
第三段(7)描寫秋陽、黃葉降臨。
2、指名讀第一節。
3、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理由是什么?
(秋天,天高云淡,所以讓人覺得太陽“更紅更嬌”,鮮艷嬌美。秋天,金風送爽,沒有夏天的燥熱,沒有冬天的陰冷,所以讓人覺得空氣更甜更美。)
4、讀背第一節。
四、老師指導
1、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翹舌音。
2、書寫:柔、袍、梳
五、作業:
1、寫習字冊
2、朗讀課文。
3、背誦第一節。
板書設計
秋天
太陽更紅更嬌
空氣更甜更美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秋天的特點,激發學生對秋天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背誦課文。
2、掌握背誦方法。(根據對課文的理解指導背誦。)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朗讀詞語
明麗釀造煩惱羊腸小路照耀珍藏柔韌井井有條
2、指名背第一節。
二、賞讀第二部分。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
(1)說說作者是怎樣寫由夏到秋的季節轉換的?這樣寫好在哪里?
(“秋風抓一把桂子的香氣,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涂掉。”這樣寫季節的轉換,顯得形象、生動,很含蓄、很有味。)
(2)讀讀背背這一節。
2、賞讀第三小節。
(1)齊讀。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哪些詞語用得好。好在哪里?還有哪些地方不懂?
(“消”用得非常貼切。夏天蟬鳴不斷,而一到秋天,天氣轉涼,蟬兒的叫聲逐漸消失。“消”字透露出秋天到來的消息。“香”也寫出了野菊花盛開后,芳香襲人,飄逸四方。“低頭彎腰”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寫出了成熟的向日葵在秋天搖擺點頭的姿態。)
(3)畫畫秋景圖,也可參照書上的畫。
3、賞讀第四小節。
(1)自由讀
(2)小組交流自己是怎樣理解這幾句詩的?
(“嚷著”生動地寫出了秋天到來后,蘋果、葡萄成熟了,要穿紅襖、要披紫袍。是秋天,給蘋果穿上了紅襖,給葡萄披上了紫袍;是秋天,點綴了大自然絢麗的色彩。)
(3)背誦第四節。
4、賞讀第五節。
(1)默讀
(2)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么?
(“舉著紅纓”、“紅著臉兒”分別是玉米、高粱成熟的特征和標志,詩人用擬人的手法寫,生動活潑。“樂了”、“笑了”描寫的是玉米、高粱成熟后的開心和快樂,透露出的卻是作者對秋天強烈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