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幣》第二課時(有效課堂教學案例)
“落實目標,達成有效課堂” 教學設計
《一枚金幣》第二課時
12班3組 吳倩
【設計理念】
一 師生與文本對話。緊緊抓住文中前后出現的“受不了”一詞,走進文本,激發想象,層層深入理解文章中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1、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心理。父親的“省吃儉用”、“辛勤勞動”和兒子的“懶惰”、“花錢如流水”形成鮮明對比。感悟父子截然相反的個性特點,從而理解父親的“受不了”。
2、進一步引導學生豐富文本內容,想象兒子一周勞動的艱辛,體會兒子的“受不了”。
二 個性化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文中父子的三場對話環境一樣,人物情緒卻在發生變化,父親從失望、痛苦、無奈到驚喜,兒子從冷漠、自私、傷心到憤慨,在閱讀中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文本,進行朗讀,進而體會人物情感,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復述故事,懂得用勞動換取金錢的道理,學會珍惜勞動成果。
2、理解“懶惰、省吃儉用、辛勤”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體會人物的心情。
3、獨立識字,認字7個,寫字6個。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中父子兩人“受不了”的心情,學會正確對待金錢。
2、抓住人物特點,揣摩其在不同環境下的心情,讀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 復習聽寫
1、金幣、懶惰、省吃儉用、掙錢、筋疲力盡(抽生寫詞卡)
2、訂正“掙錢、筋疲力盡”。
二 復習導入
1、訂正“金幣”,課文圍繞“金幣”寫了一件什么事?
2、訂正“懶惰”、“省吃儉用”,它們分別形容誰?
(板書“父、子”,貼詞卡,“懶惰”、“省吃儉用”)
3、兩人各自還有什么特點?
(板書:辛勤、花錢如流水)
4、從這兩組詞中,你有什么發現?
生:反義詞/父子性格完全不同
[讓學生感悟到這對父子截然相反的個性特點,突破難點,為后邊理解父親“受不了”的原因奠定了基礎。]
三 理解閱讀
1、一位辛勤勞動的父親和一個懶惰的兒子,兩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父親一輩子省吃儉用,兒子卻花錢如流水,久而久之,父親對兒子有什么感受?用文中的詞來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