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幣》說課稿
對于第三層內容,我是通過學生談母親的態度:主要是疼愛兒子到極點了,在她的懇求下,父親動了惻隱之心才勉強讓兒子去掙錢,而且是把要求放到了最低——只一枚金幣就會把家產給他。這樣就引起了下文,此時,安排學生根據問題自己學習:兒子幾次拿回金幣?每次的表現怎樣?你想到了什么?學生默讀,用筆在書上簡單地畫一畫、寫一寫。這是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閱讀方法來學習,既要眼睛看得快,還要腦子想得快,并盡可能多地啟用學生的多種學習器官。
組織學生小組里交流完后,鼓勵學生當眾發表見解。在這里教師也發揮好“主導”作用,在學生回答完兒子前兩次的表現后,激勵學生到臺上表演一下“兒子笑著走開了”,緊接著讓學生看著“兒子”表情說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情?”
然后組織學生小組里分角色有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這里如此處理,主要是與“第三次”形成鮮明對照。教師話鋒一轉“那第三次呢?”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這部分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因此,我是這樣主導的:學生已經自學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領會登臺表演課本劇,完后馬上定格,讓學生來分析兒子的幾個動作,如“跑”“抓”“大叫”等,再通過理解怎樣“跑”“抓”“大叫”,使學生感悟到兒子內心世界的情感——“受不了了”!接著讓學生評議如何有感情朗讀來體會。第二步是來分析兒子的大叫,理解“當牛做馬”“一個星期”等語句,再通過有感情朗讀領悟:這次兒子真得是付出了艱辛,他也明白了只有親手創造,才會不要命地珍惜的道理。在學生充分談論的基礎上,教師再引讀這兩層意思,然后學生再分角色有感情朗讀這部分,相信本課已經達到高潮。
最后,啟發學生拓展思維,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再來談談學后的感受,致使思想感情得以延伸。并要求學生課后整理出來,本課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