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浙教版教案6篇+相關資料+教學實錄)
生:他還親口品嘗了許多藥材,判斷藥性和藥效。我認為這句最打動我,因為李時珍品嘗藥材是有生命危險的,但是他為病人著想,不怕危險。
師:為了減輕受傷的人在接受治療時的痛苦,他親身進行試驗,服食具有麻醉作用的曼佗羅花散,以致昏迷過去。誰再來讀一讀?
生:花了整整27年,他終于編寫成了一部新的藥物書。我覺得李時珍非常了不起,花了這么長時間,才編寫成《本草綱目》。
師:是的,李時珍經過27年的艱苦勞動,終于在他61歲完成了《本草綱目》的編寫,但他并沒有就此止步,又經過十余年的修改,先后三易其稿,才將這部規模空前的藥物學著作最后定稿。大家一起讀一讀。
師:老師的第二個問題是“李時珍寫成了《本草綱目》,別人會對他說些什么?”請同學們自己先練習。
生1:病人會感謝他,對他說:“李時珍啊,你真了不起,多虧了你的這部《本草綱目》才讓我重新得到了健康。
生2:醫生會對他說:“李時珍啊,有了這本《本草綱目》,我們給病人看病就不會再用錯藥了。”
生3:病人的家屬會感謝他,對他說:“是你使我們的親人脫離了生命危險,你是我們的救命恩人。”
生4:病魔會對他說:“李時珍,我真恨你,是你把我的兄弟姐妹都殺死了,但我不會就此罷休的,我回再回來報仇的。”
師:你說得真好,你從另一個方面來突出李時珍的偉大成就,同時也告訴我們,我們今后的任務還很重,還要不斷努力,與新的病魔作斗爭。
板書:
編寫原因: 不完善
21 積累經驗
李 各地采藥
時 《本草綱目》 編寫準備: 虛心求教
珍 親嘗百草
27年完成: 世界流傳
【教學反思】
《李時珍》是小學語文課本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也是一篇傳統課文,為達到“老文新教,常教常新”的目的,我在設計時以創新教學為理念,注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方法和能力,用新的觀念教學傳統教材。這課書分三課時完成,我上的是第二課時,內容是4-7節,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這部分內容。
1.全員參與,主動探究。在“自主探究,初解文意”這一環節中,教師讓學生猜猜老師會提什么問題,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調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權。
2.創設情境,發展語言
(1)以讀為本,感悟語言;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齊讀、默讀、自由讀、小組讀、競賽讀等方式讓學生充分感悟語言。
(2)抓住詞語,活化語言;學生能夠運用書上的詞語,但如何提煉語言還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我抓住“拜訪”中的“拜”字讓學生體會李時珍的“虛心求教”,抓住“親口品嘗各種藥材”引導學生體會李時珍親口品嘗的藥材很多,可以概括成“親嘗百草”,教會學生學會概括和提煉的方法。
(3)拓展想象,運用語言;在口語交際這一環節中,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同時也讓學生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李時珍的敬仰之情。
【教學評析】(七星區育才小學彭紅)
本課設計了三個環節:
一、從《本草綱目》這部藥物書入手,帶著學生走近四百多年前的李時珍。《本草綱目》這部書無論從內容還是題目的含義對于學生都是比較陌生的,讓學生對《本草綱目》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增添感性認識,就為下面的學習作好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