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勵志學畫
⒌出示文中的句子“功夫不負有心人”解釋。
討論:徐悲鴻花了多少工夫?默讀5、6自然段,自由勾畫討論。
抓住“每逢”“畫呀、畫呀”“常常”“一整天”“只用、省下”等詞句,通過讀、評、議悟出“功夫不負有心人”的真正含義。
⒍三年過去了,結果怎樣了呢?
討論歸納出:a成績優異,引起轟動。b外國學生震驚,佩服。
⒎重點分析第8自然段。
⑴指讀外國學生說的話,與第一次語言進行比較,有什么不同?從說話的內容、神態、語氣等分析,讀中感悟引起變化的原因。
⑵徐悲鴻此時內心的想法呢?再次齊讀“必須用事實讓他們……中國人”這句話。
⒏總結全文
拓展延伸: 組織學生課外閱讀,了解中外名人勵志勤奮學習、刻苦研究的故事,舉行故事會。
教學反思:學生學習了這篇課文,能很好地體會徐悲鴻當時是如何立志學畫的《徐悲鴻勵志學畫》這篇課文的題目中的“勵志”一詞較難理解,而理解這個詞又是理解課題、把握課文內容的關鍵。在板書課題時,我故意把課題寫錯,寫成“立志”,學生紛紛舉手說老師寫錯了,老師借此問“錯在哪里?”“勵志”和“立志”意思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一起來尋找答案。通過讀課文,學生的侮辱. 另外,通過讀課文,學生還理解到:徐悲鴻去法國留學,早已經立志成為一名畫家了,不是因為受到外國留學生的侮辱之后才立志學畫的。徐悲鴻原來就很刻苦,受到外國留學生的侮辱后,為了給中國人爭氣,他更加奮發努力了,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現在學生明白了,“立志”的意思是立下志向,而“勵志”是志向更加堅定的意思。所以題目中只能用“勵志”而不應該用“立志”。幫助學生準確的理解了“勵志”一詞的意思,以此有效地串起全篇課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