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語補充閱讀材料——6徐悲鴻勵志學畫
應摯友蘇州美專校長、著名油畫家顏文梁邀請,前往講學。
1930
在《良友》雜志發表《悲鴻自述》,以自己的坎坷經歷鼓舞有志青年。
經過兩年時間,完成油畫力作《田橫五百士》,歌頌“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風亮節。
1931
在法國里昂和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徐悲鴻畫展。完成大幅中國畫《九方皋》,以抒寫發掘人才的渴望。
到天津南開大學講學。
訪杰出的民間藝人--天津泥人張和南昌范振華。撰文《對泥人張感言》,盛贊其高超的技藝,認為他們均可與世界著名的藝術大師相提并論。
1932
由南京丹鳳街迂入傅厚崗六號,取名“危巢”,以經石峪字集聯“獨持偏見,一意孤行”懸于畫室。 作《雄雞一聲天下白》、《沉吟》。
與顏文梁舉行聯合畫展。
編《畫范》,以中外美術佳作供教學參考借鑒。并撰寫《新七法》:(一)位置得宜,(二)比例準確,(三)黑白分明,(四)動作或姿態天然,(五)輕重和諧,(六)性格畢現,(七)傳神阿睹。
1933
完成取材《書經》的大幅油畫《徯我后》,表現被壓迫人民渴求得到解救的迫切心情。為提高中國繪畫的國際地位,作赴歐宣傳中國藝術的籌備工作。
五月至六月,在法國國立外國美術館舉辦中國繪畫展。徐悲鴻以《九方皋》、《古都回憶》、《顢頇》、《枇杷》、《雄雞》、《湖畔》、《鴨》、《六朝人詩意》、《水牛》、《廬山五老峰》、《馬》、《獅》、《群鵝》、《南京一多》、《貓》,共十五幅作品參展。《古都回憶》一畫尤其受到法國報紙的贊美,其柏樹被稱為"堪與巴比松畫派大師盧梭的橡樹相媲美"。法國文豪保爾•瓦洛里專門撰文介紹畫展,名畫家沙巴、倍難爾、德尼、朗杜斯基均參加畫展組織委員會,各界著名人士三千人出席了開幕式。應觀眾要求,展覽延長十五天,目錄印至三版。法國政府從畫展中選購十二幅,于巴黎國立外國美術館成立中國繪畫展室,成為中國繪畫在歐洲影響最大之事。畫展期間,徐悲鴻為倍難爾作了速寫像。
隨后,徐悲鴻赴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個人畫展,并游荷蘭海牙、阿姆斯特丹,訪倫勃朗故居。
赴意大利米蘭舉行中國繪畫展覽,紀錄片在全意放映,被稱為馬可•波羅之后最重要的意中文化交流。
1934
應德國柏林美術會邀請,到柏林和法蘭克福舉行徐悲鴻畫展,獲巨大成功。五十多家報紙雜志發表了贊譽文章。 經希臘赴蘇聯。途中,游雅典巴底隆神廟遺跡,為平生快事。
五月至七月,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舉行中國近代畫展,盛況空前。成為“在蘇聯舉行的最成功的外國展覽”。徐悲鴻的《六朝人詩意》大受觀眾喜愛。與蘇聯著名藝術家交換了作品。
回國,作《新生命活躍起來》、《顢頇》。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