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語補充閱讀材料——6徐悲鴻勵志學畫
帶學生去黃山寫生,作油畫《彩霞》、《黃山》。
赴廣西,作國畫《漓江野渡》、《魚鷹》、《墨豬》、《恍榔樹》、《虎與兔》。
促成在南京和上海的蘇聯版畫展,井為展覽撰寫序言。
1936
離南京,再赴廣西。居桂林、陽朔,放舟于漓江之上。作具有強烈時代感情的《逆風》,以及向往和平寧靜生活的《雪景》、《牧童和牟》、《村歌》。
1937
在香港、廣州、長沙舉行徐悲鴻畫展。
從香港一位德籍夫人手中購回中國人物畫瑰寶《八十六神仙卷》。
在桂林創作了大寫意山水《漓江春雨》和向往光明的中國畫《風雨雞鳴》。
隨中央大學遷重慶,作表現人民疾苦的《巴人汲水》、《貧婦》。
1938
暑期,主持廣西全省中學美術教師講習班。
作《牛浴》、《光巖》、《負傷之獅》、《象鼻山》。
1939
赴新加坡舉行徐悲鴻畫展,將賣畫收入全部捐獻祖國災民。以著名街頭劇為題材,創作油畫《放下你的鞭子》。
1940
在印度國際大學和加爾各答舉行徐悲鴻畫展。泰戈爾盛贊其作品旨趣高奧的形象及有韻律的線條和色彩獨具民族風格。
為泰戈爾作油畫、素描、速寫像十余幅,并創作著名中國畫《泰戈爾像》和《群馬》。
由泰戈爾介紹,為圣雄甘地作速寫肖像。 有大量杰出的速寫作品:《河畔》、《野食余興》、《課余》、《妝》、《大吉嶺》、《喜馬拉雅山之林》等。
居喜馬拉雅山大吉嶺,用油畫、水墨盡情描繪雄偉壯觀的群山。
在大吉嶺完成氣勢磅礴的中國畫巨作《愚公移山》,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刻,以愚公堅韌不拔的精神鼓舞人民。
離印前,為《泰戈爾畫集》選畫。
1941
作巨幅奔馬,寄托對祖國奮起的渴望。
在檳榔嶼、怡保、吉隆坡舉行畫展,收入仍全部捐獻祖國難民。
1942
從云南回國,在昆明舉行畫展,全部收入捐獻勞軍。
返重慶中央大學任教。居沙坪壩,開始籌備中國美術學院。
作國畫《雞足山》、油畫《雞足山廟字》、《靈鷲》、《六駿圖》。
在《全國木刻展》一文中,熱烈贊揚解放區的木刻家。
1943
年居重慶磐溪中國美術學院。暑假,帶學生赴青城山,在天師洞道觀作《紫氣東來》、《孔子講學》,以九歌為題的《山鬼》、《國殤》,以及《杜甫詩意》。肖像畫杰作有《廖靜文像》、《李印泉像》,風景畫有《銀杏樹》、《青城山》,中國畫有《群獅》、《雙飲馬》、《梅花》、《鷹揚》。
1944
有杰作《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月色》、《飛鷹》問世。 夏未,患嚴重的高血壓和慢性腎炎,住醫院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