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銷煙 說課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應該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學生。同桌交流的形式為自主學習引路搭橋。
2.隨機出示難讀的詞語,學生當小老師,糾正讀音。
咆哮 收繳 銷毀 水泄不通 囂張 欺侮 應邀 震驚中外(相機指導生字的字形結構、學生描紅書寫)
3.讀書交流:請把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說說喜歡的原因。(讓學生作出適當的評價。)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提供了豐富而科學的良性語言刺激,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此時,學生懷著強烈的期待感,充滿自信地讀課文,自行解決問題,情緒已被完全喚起,進入到積極學習的狀態,為進一步感悟課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每每讀書,只要把自己的心放到課文中,和課文進行對話,你一定會有許多美麗的收獲。讀了課文,你想說點什么呢?(學生交流初讀感受,如: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等。教師相機簡要介紹時代背景及林則徐的生平等。)
●大巧若拙!看似平白的一問“你想說點什么”,實則生發了一個浩大的問題空間,比起“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么?”“你讀懂了什么?”更具活力,更加開放,更利于學生的自主探究。
三、誦讀課文,體驗感悟
1.過渡: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去感悟那激動人心的一刻!請同學們聽讀課文,(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配有相關畫面)說說在你腦海中呈現的虎門銷煙是個怎樣的事件?(在學生的交流中相機理解“值得紀念”是不同尋常的意思,“偉大壯舉”是指偉大的舉動。)(板書:偉大壯舉)
2.你是從哪些語句感悟到“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壯舉”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必要時與同桌交流一下。(根據學生的回答,切入相應的段落學習。)
●以疑促讀,巧妙過渡,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3.當學生說到“銷毀時間長,數量大”時,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
(2)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了這是一次“偉大壯舉”?
(3)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萬斤”談體會。)
(4)集體有感情的朗讀這一自然段。
(5)過渡:這樣的壯舉,當時有哪些人目睹了呢?
4.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范讀(多媒體出示相關畫面),你覺得哪些人引起了你的注意?(隨機出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文武官員、外國商人)
(2)讀著這些詞語你有什么感受?(觀看的人多而廣,體現出場面的壯觀。)
(3)誰能通過你的朗讀把人多、人廣傳達給大家?(學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4)你還感受到什么?(儀式隆重、人群興奮,也體現出場面的壯觀。)
(5)過渡: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出人們很興奮?
5.以讀代講第四自然段。
(1)引讀,讀出人們興奮的心情。
引導學生進行現場表演。
(出示表演超市題目:
如果你是現場的一位老爺爺或者老奶奶,你會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說?
如果你是現場的一位孩子,你又會怎樣?
如果你是站在人群中的一位記者,你又會怎樣?)
●設計表演超市,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學得更為積極、主動。
(2)過渡:是呀,被害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中國群眾是那樣興奮。
(3)引導學生質疑:再看看這些觀看的人,你們有沒有什么疑問呢?(①那些文武官員有的可能高興,但有的一定很擔心。②外國商人是販賣,為什么還要請他們來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