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材介紹及教學建議
2.注重讀寫結合。閱讀與習作是語文學習的重頭戲。而讀寫結合又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最佳途徑之一。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的讀寫結合,是分長、短兩條線來安排的。長線結合是指突破了按單元對應地安排讀寫訓練,以使學生的閱讀有一個較長時間的內化過程,力圖最大限度地避免學生習作的機械模仿,生搬硬套。短線結合是指閱讀課中的小練筆,這種與閱讀對應的片斷訓練,用時少,見效快,既是作文教學的補充訓練,又是學生習作的基礎訓練。本冊教材比較頻繁地安排了這項訓練,諸如想象擴寫古詩的意境(《春日偶成》),模仿課文的句式“寫一處景色”(《三顧茅廬》),觀察生活,寫出自己喜歡的鳥的“樣子和叫聲”(《鳥語》),仿照課文寫一個“齊心合力完成一項任務的場面”(《天鵝的故事》),看課文插圖,寫一段話,“選用”“課文中的詞語”(《沙漠中的綠洲》)等等。
3.按主題組織安排閱讀單元。關于本冊單元閱讀教育的主題,上文已經作了具體的介紹,但那僅是就安排的內容而言。下面筆者還想從三個方面加以說明:一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的單元主題閱讀學習與“主題單元教學”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說其有聯系,是指課文單元的安排,都是“以內容分類的”,話題結構凸現了人文精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以“主題”為中心,整合本單元課文,并適度向課外延伸,引導學生開展“大閱讀”,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說其有區別,是指在單元的訓練安排中,仍然凸顯著“語文姓語,小語姓小”的理念,努力強化語文學習意識,力戒“泛語文”、“非語文”傾向在閱讀教學中的滋生和泛濫。二是注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形成。我們的單元主題閱讀學習,是以“知識和能力”為切入口的,把教學的著眼點放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上。如通過上文“四個重點學習項目”的落實,再加上對應“單元練習”中“處處留心”和“讀讀背背”的學習,使每一個“單元主題閱讀學習”形成了更大的板塊,最大程度地整合了語文學習的效果。即學生不但扎扎實實地學到了“知識和能力”,而且親歷了學習的過程,運用了多種學習方法,同時還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情感體驗,較好地把語文學習的三維目標整合到語言文字學習的這個載體中。如第三單元《三顧茅廬》、《祁黃羊》、《公儀休拒收禮物》3篇課文的課后各項練習,都是從學習語言文字入手的,諸如朗讀、背誦、復述、演誦;識字、寫字;理解、運用詞、句;讀寫結合小練筆訓練等等;語文學習的基本技能都涉及到了,從各題的訓練看,是單項的;從整個單元來看,又是綜合的。特別是“練習3”的安排,也與這一單元的閱讀遙相呼應:“處處留心”先介紹了“關云長溫酒斬華雄”的精彩片斷,再讓學生講講“空城計、苦肉計、夜走麥城、刮骨療毒、過五關斬六將、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等成語故事,溝通了課內外學習的聯系。而“讀讀背背”的成語歌——“初出茅廬、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膽大心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獨木難支、回天無力”概括了諸葛亮辛勞而光輝的一生,這不但深化了學生對《三顧茅廬》內容的理解,而且擴大了文本的張力,激勵了學生對《三國演義》的閱讀,對諸葛亮生平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