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材介紹及教學建議
3、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好習慣。默讀不但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學生“潛心會文”、“瞻前顧后”、“圈畫批注”、“探究發現”等良好讀書習慣的形成。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默讀習慣,除了上文談到的有關建議外,還要通過默讀訓練,把中年級的四個重點學習項目整合起來,通過默讀訓練,深刻地“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賞析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深入地探究文章的內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等等。默讀訓練要想達到上述目標,必須像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強調的那樣,讀書要做到“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切己省察,”不要“意緒匆匆,常若有所奔走追逐”,逐步養成“三到”的好習慣:“眼到”──字字入目,詞詞過心,能夠敏銳地撲捉到關鍵詞句;“心到”──瞻前顧后,潛心會文,深入思考,探究發現,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手到”──圈畫截取,標記批注,摘記評價等。
(四)抓好“積累課文中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的學習
閱讀就是吸收。而小學生閱讀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積累語言。因此,抓好“積累課文中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的學習,也應該是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的基礎工程之一,必須充分重視,優化措施,通過多種渠道予以落實。
1、課后的讀寫詞語訓練要落在實處。本冊課后安排的讀寫詞語訓練,大都是課文中出現的新詞。抓好這些詞語的學習和積累,對于豐富學生語言儲備,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都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應該把這個任務作為本冊閱讀教學最基本的目標之一。“課后的讀寫詞語訓練”,雖然只是要求讀讀寫寫,但不能只進行抄抄寫寫的機械訓練,更不能擠到課外不管,而應該貫串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之中,進行綜合性的訓練。主要訓練形式有:一是在閱讀中體會、吸收,二是在讀寫練習中鞏固、積累,三是在遷移運用中內化、提高。
2、養成閱讀摘記的好習慣。“閱讀摘記”是“積累課文中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小學生寫讀書筆記的主要內容之一。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既要教給學生閱讀摘記的方法,又要培養學生閱讀摘記的好習慣。如《燕子》一課,不但詞匯豐富,語言優美,而且句句段段鮮活精彩,都是學生積累的好材料。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摘記課文中的精彩句段。通過摘記,讓學生既進一步體會、積累了課文中的精彩語言,又深切地感悟到如何寫好動物外形和活動的方法,如何進行環境描寫和襯托等等。
3、朗讀背誦訓練仍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積累課文中優美詞語、精彩句段”,除了重視抓好上述的兩種形式的訓練外,朗讀背誦訓練仍是主要渠道。因為朗讀背誦,把“課文中優美詞語、精彩句段”整合了起來,學生通過誦讀課文,不但積累了“課文中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而且積累了這些優美詞句所在的優美語境,儲備了一些語言模式和語言圖式,使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一個良好的語言反映機制,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語感。因此,朗讀背誦訓練仍是中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
本冊教材是第二學段的最后一冊,如何完成從第一學段向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過渡,這是本冊教學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如何通過這冊教學,圓滿地完成這個過渡任務呢?筆者認為,最根本的是要把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的四個重點學習項目落實到位,即在落實本學期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查漏補缺,優化措施,有針對性地強化弱項,提升強項,保證在每個學生身上不打折扣,不欠賬,使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其語文素養都能得到充分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