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材介紹及教學建議
(2)抓關鍵詞(句)。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是指概括文章內容,揭示文章中心,能統領全文的總起句、總結句或中心詞(句)等。因為其是關鍵詞句,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抓住它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閱讀課文,就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如《三顧茅廬》,課文開頭就寫劉備“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以下各段都是圍繞“誠心誠意”這個詞語,具體寫劉備怎樣“誠心誠意”地邀請、尊敬諸葛亮的故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帶著如下的問題閱讀課文:①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表現在哪些方面?②劉備是為什么對諸葛亮這樣“誠心誠意”?③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得到了哪些回報?這樣的閱讀,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會步步深入,從而,較好地完成“言--像──意”的轉換,使學生不但能夠準確地把握課文“意蘊層面”的含義,而且也能夠深刻地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社會層面”含義。
(3)抓課后問題。本冊課后問題大體分為寫字、朗讀和背誦(復述)、詞語積累和運用、閱讀思考和探究、遷移運用和資料搜集等類型。“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只有通過“閱讀思考和探究”、“朗讀”等訓練才能落在實處。這里所說的“抓課后問題”,是指引導學生讀書時,要從課后“閱讀思考和探究”類的問題入手。因為這類問題,都是以引導學生讀書為著眼點的,編者在設計這類問題時,力求為老師們選擇最佳的教學切入口,并能通過這個問題的提示,引領學生潛心會文,深刻地思考,在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深入地探討課文的內涵,深刻地“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永遠的白衣戰士》和《我的菜園》,都是從課文主要內容入手的:“默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說說護士長葉欣是怎樣冒著‘高風險’,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搶救工作的。”這個問題通過對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引導學生讀書圈畫,用演繹的方法,對課文的內容推演引申,鋪陳展開,把書讀“厚”──使護士長葉欣的形象逐步地豐滿高大,使“白衣戰士”的光輝形象“永遠”地活在學生的心中。“默讀課文,說一說曼德拉為菜園做了些什么,他從中得到了哪些收獲。”這個問題則從相反的角度,引導學生讀書思考,用歸納的方法,把書讀“薄”──既準確地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又深刻地感悟到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揭示的人生哲理。
2、抓住動情點,真切地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文章不是無情物”。特別是入選進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敘事性課文,大都是文質兼美、情真意切的美文。進行這類課文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撲捉課文中的動情點,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深層的“對話”,真切地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課文中的主人公及其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如《第一次抱母親》,敘述了“我”第一次抱生病的母親的故事。由于“我”意外地發現“母親竟然這么輕”,而對母親產生了“愧疚”、敬仰之情,并以實際行動盡其孝道,回報母愛。這是課文作者情感表達的一條明線。而“在我的記憶中”母親如何含辛茹苦,把“我們”兄妹拉扯成人,以及母親的話:“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等則是作者頌揚母愛的一條暗線。而這兩條線索,都是從“母親竟然這么輕,我心里很難過”鋪陳展開的。因此,這句話也是這篇課文的動情點之一,教師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從這個動情點入手,讀書思考,感悟體驗,就會很快進入課文的意境,對課文中三個人物的表現──“我”和護士對母親的真情所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