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幣》教學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合作學習:結合詞句討論問題,選出重點發言人,其他同學補充。)
(1)好,我們來看一看,課文里哪個地方也出現了兒子也受不了啦?
(抽生讀)兒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把金幣抓出來,大聲叫道:
“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作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進火爐里去燒!”
a、他怎樣地叫道?(生讀句子)誰能從這個“叫”字里面聽出了什么?(聽讀、學讀、談聽出體會后讀。)
b、這里呢,我注意到一個問題,前面兩次兒子都是“笑著走開了”,而這一次卻是“忙跑到火爐前,從熊熊大火里把金幣抓出來”,你從兒子的動作變化里體會出了什么?(抽生)別忙,我不讓你講,請你帶著表情和動作來讀一讀。(抽另一生)你從他的動作和表情里看出了什么?誒,我也不讓你講,請你學著他讀一讀,告訴我們你看懂了。(抽第三生,談體會后學讀)好,同學們,放下書,一起站起來,象他們那樣,帶著表情和動作來讀一讀。(喔嚯!)
(2)那么,我問問大家,什么樣的活兒才稱得上“當牛做馬”、“苦差使”?他到底去做了哪些事情,會讓他受不了?
(抽生讀)“兒子聽了媽媽的話,走了,真的干了整整一個星期活。他幫著這個收割莊稼,又幫著那個蓋房子,掙夠了一枚金幣,帶回來交給爸爸!
a.恩,他幫著這個收莊稼,又幫著那個蓋房子,在這整整一個星期里,想一想,他還會幫人家干了些什么?會吃了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難呢?
b.這一個星期對這個兒子來說,確實很難熬。假如你就是那個兒子,你的心里難道不會想些什么嗎?你的思想,不會發生了什么轉變嗎?(側重思想轉變過程。)
(3)好,就帶著這些感受,我們一起來讀第21節到26最后。(師生輪讀“媽媽曉得事情不行了……卻把它扔進火爐里去燒!”)
六.理解父親的用意。
1.看來啊,這個兒子確實是真心實意地改好了,因為他已經著急地大聲叫起來了,
這時,他的老父親才不緊不慢地說(讀!生一起接讀):“現在,我相信這是你自己掙來的錢了!”
那么,你從父親意味深長的話里聽出了什么?(讀出心情變化)板書:只有親手創造財富才會珍惜)
2.我想啊,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都明白了父親的用意了,假如你就是那個兒子,你想對那位老父親說點兒什么,也想對那位曾經的母親說點兒什么?好,把你們想說的話寫下來。
生動筆。
七.回顧全文,點明題目。
1.這一次,我們再來看看題目,你還認為兒子掙的僅僅是一枚金幣嗎?
生:不僅是金幣,更收獲了一個道理……
2.那你們再看看這一百塊錢,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會有收獲……
3.收尾:好,我希望如你所說,我們每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勞動掙很多很多的錢,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