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教案(冀教版)
文章語言樸實,讀來如一股清新的春風拂面而過,令人感覺清爽而溫暖。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課文中表現的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與親情。
2.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識本課九個生字,會正確書寫十二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夠復述課文內容。
3.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感受文中表現的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與親情。
過程與方法:
1.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2.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通過朗讀、默讀、復述課文,使學生感受到人們之間的友情與關愛,培養學生默讀、復述課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默讀、復述課文的能力。感受車廂內熱烈的氣氛,感受到洋溢其中的濃濃的親情。用心去體會、感受大自然,感受春天,感受人們之間的友情與關愛。
重難點分析:
1.感受車廂內熱烈的氣氛,感受到洋溢其中的濃濃的親情。
2.體會感受文中表現的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與親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暢談關愛。
同學們都知道,在我們學校孫麗芳、田園一生都看不見光明,看不到這個多彩的世界,他們會遇到多少問題和困難呢?
3.揭示課題:
今天就有一隊盲人走出家門,他們要去郊游了。盲人去郊游,那他們能看到些什么呢?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他們一同去《賞花》。
二、初讀課文,感知關愛
1.初讀課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只要意思對即可。
2.交流初讀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敘事順序,抓住每部分的重點內容來說。課文主要講了一群盲人游客在郊游途中得到售票員和司機的熱情幫助,從而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人間的真情。
3.指名讀文,檢查糾正字音。注意“步履蹣跚、氣氛、彌漫”的讀音。
4.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1)借助詞典理解。蹣跚、心曠神怡。
(2)聯系上下文理解。逗趣,興高采烈、喜氣洋洋。
5.檢查讀文情況。注意把課文讀通順、準確。
四、品讀課文,感受關愛。
1.在《賞花》這篇課文中,我們感受到了人們之間的友情與關愛,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第一段中抓住“步履蹣跚”“探索著尋找座位。——盲人游客行動的不便,暗示他們非常需要人們的幫助。
2.過渡:
“車開動了,隨著客車向前行駛,車內的氣氛也在發生著變化,從書上找一找表現車廂氣氛變化的詞語,想一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3.學生默讀課文,勾畫感受
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描寫車內氣氛的語句,體會車內氣氛變化的原因和過程。
讀讀這些語句,并想一想從這些語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4.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思考問題。
五、集體交流,品讀關愛
教師引導學生認真研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文中真情。
在師生交流中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1)第2、3段中抓住“沉默”——盲人內心的孤獨、寂寞、無助。
(2)第6段中“一陣低微的笑聲”——盲人對秀子的描述有了回應。
(3)第9段“乘客們發出了驚嘆聲”——從秀子的描述中盲人們看到了梅林,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
(4)第13段“雙目失明的乘客們都興高采烈、喜氣洋洋”——在秀子的引導下,盲人們全身心的感受著湛藍的天空,流淌的小河,明媚的春光,感受著春游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