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凇》網絡課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情感目標
利用網上資源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霧凇的奇美,并了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向往之情.
2,能力目標
通過操作電腦和上網搜索,培養學生快速閱讀和準確篩選信息的能力,學習下載文字,圖片和輸入文字,進行導游詞的撰寫與霧凇海報的制作,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22課《霧凇》,是一篇寫景的美文,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千姿百態,奇特壯觀的美景.第二自然段詳細地介紹了霧凇形成的原因及過程,這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三,教學對象及其學習需要分析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對霧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缺乏感性認識.學生生活在南方,根本沒見過霧凇,也無法理解吉林霧凇形成的特殊原因,因此,在學習中,學生無法找到建構的舊知,給教學帶來了困難.此時網絡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幫助.網上關于霧凇美景的資源極其豐富,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圖文信息,能讓學生直觀了解霧凇的奇異及它的形成原因.同時,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同時它還能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創設和大量知識的獲取和生成,為營造學生快樂的學習環境提供了理想的條件.
四,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
課前,教師搜集了許多有關霧凇的資源,用瑞博平臺制作了網頁《霧凇》,將教學中要利用的網上信息,通過文字,圖片,幻燈片,flash以及超級鏈接等形式展現在網頁中.學生通過校園網中的任何一臺計算機,都可以進入本網站學習.根據教學需要,教師把學習資源區分為"美文賞讀","走近霧凇","欣賞霧凇","導游區"四部分,讓學生根據需要能很快進入資源庫,節省了學生上網搜索時間.學生通過網頁上的文字圖片及flash動畫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通過輸入,復制,粘貼等方式,進行文字圖片處理后,上傳論壇,交流討論.
五,internet資源
關注吉林霧凇
霧凇小站
霧凇
吉林旅游信息網
photoid=38 霧凇奇觀
六,《霧凇》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設計)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圖文共賞,學習第一自然段
1,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霧凇》.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都知道,吉林霧凇是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中最為奇特的景觀.為了幫助大家讀懂課文,更多地了解霧凇,今天我們就通過網絡與霧凇來次親密接觸.
2,你們想看一看吉林霧凇的美景嗎 請大家點擊"美文賞讀"右上角的"霧凇美景",好好欣賞欣賞,等會請你談談有什么感受
3,是啊,十里長堤上,棵棵楊柳宛若玉枝垂掛,簇簇松針恰似銀菊怒放,美得讓人驚嘆!你能讀好課文的第一小節,把這種美麗,壯觀讀出來嗎
4,朗讀時要注意"綴滿""銀光閃爍"這些詞,把霧凇的奇特表現出來.全班齊讀.
學生點擊"霧凇美景"欣賞,分別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