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
⑶ 教師再次創設情景,激起學生的共鳴,“爸爸的犧牲,難道只有雷利和媽媽傷心嗎?”再進行第三次朗讀。
以上三讀一唱三嘆,回環往復,依托層次分明的朗讀,充分重視學生的閱讀感受和體驗,讓閱讀真正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
第二個重點段:
、拧∠胂裎液蛬寢尩綑C場迎接爸爸卻接到噩耗時的心情。進行第一次朗讀。
、啤∽プ≈攸c詞句“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 的理解,教師先通過配樂范讀全段,以激發情感,再引導學生抓住本段中“最感動的”幾個“點”以深化認知,最后再讀全段以整體感悟,通過“整體──部分── 整體”的教學,學生對文章重點段的理解深入而透徹。
第三個重點段:
、拧∽宰x體會爸爸精通四國語言──讓學生揣摩心理想像雷利寫這些內容時的復雜心情。雷利為有這樣優秀的爸爸而自豪,又為爸爸因戰爭而離去悲痛萬分。
、啤±首x體會:
隨著情感的深化二次朗讀。文中關于爸爸的描寫僅僅是只言片語,教師引導學生從這些零碎的語詞里去感悟爸爸的形象,依托層次分明的朗讀,爸爸那“愛和平、愛家庭、有才華”的多維形象躍然紙上,也躍然于學生心間。
三、直面對話,喚內心真情
1、雖然爸爸再也收不到那束帶著最崇高的敬意的鮮花了,但他那熱愛和平、為和平而獻身的高大形象讓我們永遠也忘不了,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讓我們和雷利一起,面對面地和爸爸說說心里話吧;脽舫鍪,把2~4自然段的敘述轉化為面對面的傾訴。
配樂,指名讀,齊讀。
2、教師引導:是誰奪走了爸爸的生命?是誰打碎了這個幸福的家?戰爭這個惡魔奪走的僅僅是雷利的爸爸嗎?你們看──播放伊拉克戰爭給人們苦難生活的場景,配上莫扎特的《安魂曲》,教師激情引導學生說觀后感。
過渡:爸爸為和平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可是他的心愿并沒有實現,這世界又是什么樣的呢?
3、瀏覽5、6自然段。
4、出示重點句子: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學生說自己的理解。
5、教師播放資料圖片:反法西斯戰爭、盧旺達種族沖突、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帶給人類的傷亡數據及中國《青年周刊》調查的報道:自1945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以來,整整六十多年里,全球只有3個星期左右沒有發生暴力沖突。
6、閱讀了這些內容,你對這句話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我們能為世界和平做些什么呢?拓展資源中交流對話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7、配樂,師生共讀:
為了讓人們遠離戰爭,為了讓人們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讓我們和雷利一起向國際社會發出呼吁──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為了讓母親不再失去兒子,為了讓妻子不再失去丈夫,為了讓孩子不再失去父親,讓我們和雷利一起呼吁──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課尾自然回歸文章主題,學生在對文章主題的反復吟詠中升化認識、升華體驗。
【說板書】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該板書的特點是:概括、簡潔、醒目,直擊文章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