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第一課時網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十八個生字,正確認讀“執行、維護、給予、素質、沉浸、凱旋、遺體、碩士、貢獻、圣壇、威脅、呼吁、妻子、充滿”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真摯情感。
4、能聯系實際,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教學重點:理解“我”為什么發出呼吁,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教學難點理解“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和“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边@兩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網絡課件
教 學 過 程
一、創設情境,揭題質疑。
1、播放伊拉克戰爭影象,教師導入。
聽著這熟悉的聲音,看著這熟悉的畫面,我們的思緒也隨之飛到了遠在海灣地區的伊拉克。同學們,雖然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度里,但你們知道么,世界上還有許多的孩子像伊拉克的孩子們一樣,因為戰爭而失去了本該屬于他們的幸福生活,他們不得不在死亡線上掙扎著,更有的失去了自己摯愛的親人,無家可歸。有個中國孩子給前聯合國秘書長寫了一封信,信中包含了一個孩子對和平的渴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他的心靈呼喚吧。
2、讀題質疑。主要問題是:
(1)這個中國孩子是誰?他向誰呼喚?
(2)他的呼聲是什么?
(3)他為什么發出這樣的呼聲?
二、讀通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檢查學習情況
3、交流討論,主要解決問題:
這個中國孩子是誰?他向誰發出呼喚?
生:是原中國北京二中的雷利同學。他向前聯合國秘書長加利以及整個國際社會呼喚.
三、突破重點,讀中感悟。主要板塊為:
(一)理解:他為什么要發出這樣的呼聲?
第一層理解:“我”的爸爸作為聯合國的一名軍事觀察員,在執行維護和平的行動中壯烈地犧牲了,我很悲痛,希望世界上不再有戰爭。
1、讀1~4段有關句子。
2、質疑第一自然段中問題,網上尋求答案:
(1)學生上網查看“維和行動”資料
(2)交流解決有關問題:聯合國指什么?什么是維和部隊?
3、質疑第三段中問題,讀中理解:
(1)討論交流,解決疑難
靈柩、藍盔、征衣各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我能聽出爸爸呼喚的是和平?爸爸連著呼喚三次和平呢?
(2)教師范讀第三段
(3)學生自由感情朗讀
(4)配樂齊讀
第二層理解:因為今天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
1、學生讀第5、6自然段。
2、學生質疑,主要為:
(1)為什么說“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
(2)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笔裁匆馑迹
3、學生上網看學習資料,戰爭檔案。
4、交流所看內容。
5、如果你是雷利,當你看到了這些,此時,你最想對聯合國的秘書長說什么?想對發動戰爭的國家說什么?或者想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說什么呢?
6、小結:是啊,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只有錚錚的白骨和成堆的尸骸,它不僅是對生命的摧殘,更侵蝕著每個純潔的心靈。雷利正是看到了這點,才發出了和平的呼聲。
(二)理解:他發出了什么呼聲?
1、指名讀。
2、層層遞進讀。(配樂)
四、討論
1、播放維護和平滾動圖片
2、討論交流“為了制止戰爭,保衛和平,我們能夠做點什么?”
3、學生采用兩種方式寫呼聲。
(1)在“心情速遞”(留言板)中,寫下呼聲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