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段評析(通用16篇)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段評析 篇1
教例:人教版第八冊《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今天,我們中國孩子雖然生活在和平環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師:"威脅"的"脅"是個生字,你想怎么記住它?
生:我是這樣記的--把"協助"的"協"的"十"字旁換成"月"字旁就行了。
師:嗯,你用的是換偏旁法。誰有不同的想法?
生:也可以在頭腦中想象著八根"肋骨"的樣子來記住它。(眾笑)
師:哈哈!這個辦法有創意。我們來給它取個名稱吧。
生:我想叫"想象記憶法"。
生:叫"畫面記形法"。
生:叫"望形生景法"。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你們喜歡哪個名稱就叫哪個名稱。--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我準備編一個故事來記住它--在漆黑的小巷里,有八個歹徒拿著八把刀抵住一個過路人的肋骨說:"把錢拿出來,不然就殺了你。ⅲ▽W生緊張地睜大眼睛)
師:(追問)那后來呢?
生:后來……嗯,正在這時,有八個警察閃電般地出現了。手里還拿著槍呢。那些歹徒一看形勢不妙,只好把刀子扔了,乖乖地舉起了雙手。(學生都舒了一口氣,笑了)
師:好險啊!大家發現沒有,他很聰明,不但記住了字形,而且還把"威脅"的意思形象地表現出來了--你能給這種辦法取一個名字嗎?
生:就叫"故事聯想法"吧。
生:我還能用一句話來記住它--月亮掉下來了,我們怎么辦?
師:(驚奇)有意思!不過,你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生:我想,"月亮"的"月"和"怎么辦"的"辦"合起來就是"脅"字,而且月亮如果掉下來,就會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眾鼓掌)
師:好!了不起的想法。老師幫你取個名稱吧,就叫"趙明識字法"。(該生叫趙明)(眾大笑,繼而熱烈鼓掌。該生得意地坐下)
師:接下來,我們也像趙明同學這樣,用自己的方法來記住其它的生字,好嗎?(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躍躍欲試)
[評析]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我想引申到今天的課改中就是:"給課改一個支點,課改才能有質的飛躍。"那么,課改的支點在哪里呢?以上的教學片段可以為我們提供幾點有價值的思考。
首先,在這一教學片段中,教師的角色已經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引導者。這個引導不是將學生引到自己事前準備好的答案上去,比如讓學生說出"脅"字的間架結構,書寫時的注意事項等。而是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想象,得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教師沒有強加于人的痕跡。
其次,在這一教學片段中,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教師重視的是讓學生主動探究記住字形的方法和規律。在尋求字形特點的互動過程中,經過了一系列的判斷、比較、選擇,多種觀點不斷碰撞,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被充分激發出來了,從而獲得了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
另外,教師尊重"兒童文化",發掘"童心""童趣",使教學過程 充滿情趣和活力的做法也是值得肯定的。當學生發現除了拆字法,還可以想象成八根肋骨來記住它時,教師善于捕捉學生的這一創新火花,及時給予表揚,并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總結成記憶方法。學生受到鼓勵,學習興趣和熱情空前高漲,從而產生了"月亮掉下來,我們怎么辦"這一令人稱絕的奇思妙想。
因此,我想只有徹底轉變學習方式,將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生活,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作為課改的支點,才能真正煥發出課程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段評析 篇2
我說課的內容是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戰爭與和平的第1課:《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的第二課時教學。
說教材
這篇精讀課文屬書信體文章,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緬懷父親──一個為維護世界和平而獻出了寶貴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國孩子呼吁國際社會:一致行動,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
文章語言樸實,沒有口號,但讀之催人淚下。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地聯系了起來,引起讀者強烈地共鳴。選編本文的主要意圖是緬懷那些為維護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的英雄們,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說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真摯情感。
3.能聯系實際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閱讀、理解與感悟,與小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呼吁和平。
認識“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說教法
在本課時教學方法上,我讓學生在自主閱讀、誦讀體會、語境想像、移情體驗、拓展資源中學會感悟,學會表達情感,從而構建富有詩情畫意,能給學生鋪上語言和精神底色的語文課堂。
說學法
在學法上學生始終以朗讀為主線,分別采用想讀法、悟讀法和角色朗讀法,運用課件,拓展資源、交流感受等方法進行探究性合作學習,讓學生做真正意義上閱讀的主人。
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突顯主題
出示多媒體課件: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堂然后是“四海之內皆兄弟”師講述含義,讓學生說體會。然后齊讀“四海之內皆兄弟”,最后談話引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感知課文呼喚和平的主題,為后面的教學打下情感基礎,同時也可以積累名人名言,一舉兩得)
二、回顧內容,溫故知新
先讓學生回憶初學課文時,留下印象最深的詞是什么?然后指名學生板書戰爭與和平二詞。最后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一環節主要是檢查學生初學課文的情況,為下一步教學奠定知識基礎。)
三、重點探究,感情朗讀
1、自主閱讀,勾畫重點
請學生輕聲讀課文,用筆勾畫出令學生最感動的語句或者是段落,并在適當的位置寫下感受,或者是感動的原因。師巡視課堂。
2、交流匯報,體會情感
生自由匯報,抓住三個重點句子、段落,理解課文,教師指導感情朗讀。
(1)第三自然段。
抓住“如約”一詞,聯系上文的“相約”理解、體會句子的意思。播放課件:靈柩回來了,凄楚、哀婉的背景音樂響起……并指導朗讀。)
深入體會此段的排比句式,并用多種形式的讀(指名讀、示范讀、分角色讀)來感悟作者表達呼喚和平的強烈感情。
。2)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
3、出示課件,重點句子“和平之花”齊讀這句話,并為什么說和平之花是嬌嫩的?引導學生展開適當的聯想:讀這句話的時候,同學們都想到了些什么?
。úシ艖馉幎唐┲笇Ю首x五六自然段。(因為戰爭離我們現在的孩子比較久遠,所以我利用課件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戰爭場景,把學生帶入真實的戰爭之中,讓我們真切地體會到戰爭的殘酷與破壞性,以及作者呼喚和平的原因。)
4、抓住“要和平不要戰爭”這句話來指導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5、啟發學生寫感受,加強雙基訓練。結束時再齊讀“要和平不要戰爭”,強調主題。
四、深化情感、憧憬明天
課文已經結束了,在這優美的音樂聲中,讓我們一起享受春天,憧憬美好的明天。(師生共同欣賞音樂——《祈禱》)
力圖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結束課文,讓學生帶著美好的希望離開課堂,達到意猶未盡的境界。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段評析 篇3
一、板書課題,回顧內容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文章內容,現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了解了文章的哪些內容呢?
3、引導學生把大家說的連起來說一說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板書雷利的呼聲: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二、細讀課文,體會悲情
1、學生自由讀全文,想一想雷利是在什么情況下發出了這樣的呼聲的?
2、默讀正文的1~4自然段,畫出感動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記在旁邊!
3、學生匯報自己的讀書收獲:
、拧‘攲W生讀到兩年多來,我們全家沉浸在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臨上飛機前對我和媽媽那深情的目光。他說:“孩子,等爸爸回來,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教師要做如下的導學:
、佟〗處熞龑W生重點理解“藍盔”這個詞語,它是和平的標志,送孩子藍盔,表達了爸爸對和平的向往。
② 兩年多的每一個日日夜夜,雷利都在思念著爸爸,思念著和爸爸在一起每一個時光。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想想雷利都會想起和爸爸在一起的哪些事呢?(學生想象說話)
、邸∽寣W生帶著這樣的感受來讀這個句子。
、恰‘攲W生讀到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我們如約捧著鮮花,接到的卻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師做如下的引導:
、佟∽寣W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如約”的含義。
② 想象一下,我和媽媽當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受讀。
、恰‘攲W生讀到──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張著,仿佛在呼喚著什么。!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全世界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師做如下引導:
、佟∧銈冇X得爸爸的這一聲聲和平是在向誰呼喚呢?、凇∫龑W生讀出對和平的強烈渴望。
4、生再自由讀課文的1~4自然段,了解爸爸是個怎樣的人,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失去這樣一位優秀的爸爸讓人多么悲痛!
5、把自己當成文中的“我”,把心放進文本,再讀課文的2、3、4、自然段,讀出內心的悲痛之情。這里可以采用教師范讀、學生自讀、指名讀、評價讀等方式!
三、信息鏈接,呼吁和平
1、爸爸為和平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當我們還沉浸在悲痛之中時,回望今天的世界又是什么樣的?學生自己讀5、6自然段,找出相關的句子。
2、當學生匯報到: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落實文中學習伙伴的話。鼓勵學生聯系現實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3、當學生匯報到: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迷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時,教師要擴展相關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引導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從而喚起學生對和平的渴望。如果學生在匯報時聯系了下文,為了母親不再失去兒子,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親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讀這句話。并進行語言訓練,試著讓學生用“為了……為了……為了……”說話。
4、借助前邊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讓學生談談對“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這句話的理解,從而使學生理解信中“我”的呼吁。
5、出示句子:
讓那已經能夠聽到腳步聲的21世紀,為戰爭敲響喪鐘,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ㄕ剬@句話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而且要讓學生體會到21世紀的今天,他的這一愿望并沒實現,世界仍然存在著戰爭。
四、拓展文本,升華情感
五、說話訓練,加強實踐
師:你們讀了這篇感人的文章,特別是雷利的呼聲,你們肯定有很多話想說。你可以對侵略者說,可以對戰爭中苦難的人們說,也可以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說……。讓學生在課堂上簡單地述說,在課下把說的內容也象雷利這樣以書信的形式寫一寫。
【板書設計】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段評析 篇4
語文課是情感的科目。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入情入境。由于我被本文深深地感染,為此在引導學生體會雷利失去父親的悲痛時,我的心也隨著學生的發言而隱隱作痛。雷利是多么懷念他的父親!當鮮花捧來,藍盔接來,而爸爸卻永遠不能再回來時,那時怎樣的痛楚。∥以诶首x第3自然段時,聲音不禁顫抖,熱淚不禁盈眶,在音樂的渲染下,學生的情感也和我達成了共鳴,陷入了對父親深切的緬懷當中。而在他們朗讀的過程中,都能用心去體會,去感受,再化為動情的聲音,每一句話的朗讀都飽含深情。尤其是勵蕓同學朗讀的2、3自然段,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受到了感染,引起強烈的共鳴,使課堂因為她的朗讀而精彩異常。本文在感受雷利悲痛的同時也有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在教學“雷利的呼吁”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把自己融入語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進行朗讀實踐。當學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語調來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時,全班同學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對于戰爭的痛恨,對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
其實,讀書,不是人在讀,而是心在讀,是心與心的交融,只有讓學生進入讀書之境,融入作者之情,才能激起共鳴的火花。
二、立足文本,體現學生對教材的個性解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每個學生都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教學中,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畫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體會。在交流時,學生能針對同一句話談出自己不同的理解。發言的大部分同學能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的含義。周璐露同學能根據“藍盔”加上了引號,體會到它的意思并不單純是指一頂藍盔,而是象征著和平。爸爸是想讓雷利看到世界的和平。葉旭東能聯系上下文對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這一切,都說明學生對于文本有自己的認識,平時的語文課上的日積月累,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初見成效。
三、教學課件簡潔、實用,為教學服務。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段評析 篇5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斷及反思
河南省濟源市邵原鎮李洼中心小學 商瓊瓊
教學片段:
師:今天,我們中國孩子雖然生活在和平環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請同學們看投影圖片吧。
(生邊看圖片邊聽老師解說,感受戰爭的場面。)
師:看了以后,你們想說些什么?
。▽W生暢所欲言,有的說自己的看法,有的說自己的感受,還有的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來說明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
師:聽了大家的發言,老師知道大家也和雷利一樣,渴望和平,反對戰爭,現在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信的倒數兩個自然段,更好地體會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吧。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我通過投影圖片及生動的解說,把學生帶進戰爭的境界,讓學生自我感悟體會到戰爭的罪惡,保衛和平是每個人的職責。我明白了僅僅讓學生讀好教科書是不夠的。因此教師的閱讀教學不能停止在會文得意上,應該創設情景,讓學生通過情感的體驗加深理解。我用投影圖片及生動的解說營造了有利于閱讀主題輕緒化的情境,這樣學生就沉浸在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戰斗中,耳邊仿佛聽到那孩子的吶喊聲,從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嬌嫩”、 “和平之花”等詞的意思,突破字詞難點關,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想想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能不感慨萬千嗎?學生們情不自禁地一吐為快,我看到學生的內在感受,體驗到這些感受來源于文本,又超越于文本,感受是多元的,是鮮明的。
調好學生情感這根弦──《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斷及反思
湖北省麻城市第一實驗小學 熊 麗
【情景說明】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本文情感強烈,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理解信中“我”的呼吁,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是本文的教學重點。認識“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因此,架起“教材──學生”之間的情感橋梁成了完成本課教學目標的關鍵,在教學中我作了如下的設計。
片段一:未成曲調先有情
師:同學們,“______的爸爸”這個空會填嗎?
生:親愛的爸爸。
生:嚴厲的爸爸。
生:和藹可親的爸爸。
。ㄟ有學生說慈祥的、睿智的……)
師:你為什么填親愛的爸爸?
生:因為爸爸常常講笑話逗我開心,有時陪我下象棋,像我的朋友一樣讓我覺得特別快樂,所以我覺得爸爸特別親!
師:你爸爸真是你的好朋友。為什么有的同學填和藹可親的爸爸,嚴肅的爸爸?能說說自己的理由嗎?
生:在我淘氣時,爸爸總是用幽默的話語提醒我,從來不責備我,所以我覺得爸爸特別和藹可親。
生:我在犯了錯誤之后,爸爸常常嚴厲地批評我,我知道他是為了讓我改正缺點,做一個好孩子。所以我覺得爸爸特別嚴厲。
。▽W生們情緒非常高漲,爭著發表自己的看法)
師:是啊,我生病時,爸爸會給我買好吃的;在碰到難題時,爸爸耐心地講給我聽;爸爸出差回來,會給我帶來意外的驚喜。誰不愛自己的爸爸呀!
師:雷利的爸爸去執行維和任務那么久,如果你是雷利,你會想些什么?
生:我想早點看到親愛的爸爸。
生:我想撲進爸爸的懷抱,讓爸爸親手為我戴上那頂藍色的貝雷帽。
師:(出示課件,維和戰士護送靈柩的畫面,配以哀樂)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我們看到了什么?(指名讀屏幕上的文字)“現在這頂藍灰回來了,但它是……凝固的血。”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怎樣,為什么?
生:我的心情非常悲痛,因為雷利的爸爸是一個才華橫溢、熱愛和平、熱愛孩子的好爸爸,我為失去這樣杰出的人才而感到悲痛。
師:請你把心中的悲痛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學生讀)
師:我感受到你深深的悲痛。雷利怎么也想不到呀,日夜思念的爸爸如今靜靜地躺在靈柩里,再也聽不到兒子撕心裂肺的哭喊,此時的雷利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生:雷利一定是一邊使勁地搖晃爸爸的身體一邊哭喊著:“爸爸,你醒醒呀,你不是答應送我的貝雷帽嗎?你為什么不說話呀?為什么?”
師:我感受到雷利傷心欲絕,請你讀出這種泣不成聲的感覺吧。
。▽W生斷斷續續的朗讀分明傳遞一種深沉的悲痛。)
生:你不是去幫助戰亂地區的家園重建嗎?戰爭為什么會奪去你的生命?
師:我能感覺到你內心的極度憤怒,就讓你的這種情緒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吧!
(學生帶著極度憤慨的情緒朗讀)
師:(課件出示文字)傷心的雷利看到爸爸的嘴張著,仿佛在呼喚什么……爸爸想對誰呼喚呢?
生:爸爸想向我呼喚,想向媽媽呼喚,想向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呼喚。
師:爸爸在臨終前,用說全力在呼喚。接著讀……
(生讀)
師:爸爸真的在呼喚嗎?為什么在場的這么多人都聽見了?
生:實際上是我和媽媽還有在場的叔叔阿姨在痛失親人、痛失戰友時,心里發出對和平的呼喚。
師:我們把這段話改動一下──我在呼喚,媽媽在呼喚,在場的叔叔阿姨在呼喚,全世界的人都在呼喚:和平!和平!和平!
師:讓我們再次深情的呼喚……
生:和平!和平!和平!
。▽W生讀改后的文字,情緒非常激動。)
【反思】
沒有情感流淌的語文教學只是一種冷漠的訓練。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求: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教者就必須找到學生情感與文本情感的共振點。而本文所講述的戰爭與我國身處和平環境中的孩子有一定的距離,學生也不容易體會到失去親人的痛苦。我設計一個“的爸爸”的填空練習,讓學生談這樣填的理由,體會爸爸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以及學生自己對父親的依戀。然后不動聲色地把這種情感遷移到雷利對爸爸的日夜思念,讓學生與雷利的情感產生共振,也為后來體會雷利失去父親那種深切的悲痛作好鋪墊。
通過課件出示維和戰士護送靈柩的畫面和哀婉音樂的渲染,讓學生入情入境,體會雷利失去父親的悲痛。從看似不合理的地方質疑“爸爸真的在呼喚嗎?”這一反問讓學生發現是“我”、媽媽、在場的所有人的心里在呼喚和平。通過改動原文深入體會雷利及熱愛和平的人內心的企盼。這一板塊設計就是從兒童生活經歷出發,通過將心比心進入雷利的內心世界,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文本,披文入情,從而達到以情促讀,讀中悟情的教學目標。
片段二:有感而發抒真情
師:(出示文字)“不少地區彌漫著……和平之花!薄安簧俚貐^”中“不少”究竟是多還是少?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說說你知道哪些地區還有戰爭的硝煙?
生:我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到9·11恐怖襲擊造成大量無辜人員的傷亡。
生:阿富汗的戰爭讓很多地方變成廢墟,人們無家可歸。
師:(課件出示一組數據)請大家看看這組數據,說說你看了以后的體會。
生:我看了以后感到震驚,為這些受難人們的生活感到擔憂。
師:把你這種擔憂讀出來。(生讀)
生:我感到很氣憤。戰爭中受僵的是那些無助婦女和兒童。
師: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你的憤怒吧。(生讀)
師:我聽出了你的憤怒,聽出了你的擔憂。你究竟在擔憂什么呢?
生:我擔心那不長眼的炸彈下一個瞄準的目標會是誰呢?
師:你的擔憂讓我們心情沉重。讀句子“今天,我們中國……‘和平之花’”“和平”為什么稱為“嬌嫩的和平的花”?
生:和平環境下的幸福生活像花兒一樣美麗,也像鮮花一樣容易被人破壞。
師:(出示戰后場景動畫,配以哀婉的音樂)看了這組畫面,哪個畫面,給你留下印象最深,你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寫下來。
。▽W生寫,老師巡視)
生:我看到了一大群黑人兒童在排隊領取很少的食物,他們一個個面黃肌瘦,不知這樣的生活還能維持多久。
生:我看到一個受傷的兒童正在哭喊著找自己的親人,可是他的親人早已被戰爭奪去了生命。
生:我看到了炮火中的家園變成廢墟。
生:我看到戰爭發起者的槍口還在對著那些無辜的人們。
師:雷利失去爸爸,兩年來,雷利的全家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在孤獨時,在生病時,在全家團聚的日子,雷利和媽媽的淚水都會止不住地流。從剛才的畫面中我們知道,像雷利一樣失去親人的孩子不可計數,像這樣破碎的家庭比比皆是。再來讀讀課題,(生讀)這僅僅是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嗎?
生:不是,這是全世界孩子的呼聲。
師:他們呼喚的是──
生: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這僅僅是孩子的呼聲嗎?
生:這是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的呼聲。
師:他們呼喚的是──
生: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看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我們又能為和平做些什么呢?
生:我要向發動戰爭的人呼吁:要和平,不要戰爭。我請他們想一想,你想在戰爭中失去生命,你想失去自己的親人嗎?請停止這種自相殘殺吧!讓人們在和平的環境中建設美好的家園。
生:我想對受難兒童說:“擦干眼淚,不要哭泣。在艱難的環境中頑強地生存下去。我會盡我的微薄之力向你們伸出援助之手!
生:我會號召所有熱愛和平的人向受難者伸出援助之手,捐錢捐物來解決他們的生活所需。
……
師: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讓全世界聽到我們的呼喊: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相信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呼聲,相信由于我們的努力,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中一起憧憬美好的未來吧。ǔ鍪尽蹲屖澜绯錆M愛》的flash動畫)
【反思】
兒童的情感如同戲劇有一個發展的流程。怎樣將兒童的情感推向高潮,我在教學過程中做了如下的設計:
一、根據需要適時利用多媒體渲染氣氛
在學生匯報搜集資料的基礎上,課件出示數據讓學生對戰爭的殘酷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運用配樂動畫展示戰火中的場面,當學生看到滿目廢墟,聽到耳邊子彈的尖叫,還有孩子們無助地哭泣,觸景生情,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對戰爭的看法;同時也難以抑制內心的憤怒,面對屏幕上戰爭的發起者發出了強烈的抗議。
二、用教師滿懷激qing的語言為學生的情感推波助瀾
在學生悲憤難平的情緒下,及時指導朗讀,評讀,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情讀進去,把文本的內涵讀出來,自然而然地從內心發出呼喚:“要和平不要戰爭。”
【專家點評】
“情者文之經”、“情動而辭發”、“為情造文”等等闡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脈。文本是作者情景交融的產物。《課標》指出:閱讀教學中,學生欣賞文學作品,應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社會、人生的正確認識。為了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執教者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學生情感波紋隨著執教者的點撥逐漸涌動起來。
一、溝通文本與自身經歷的聯系,發掘學生情感的生發點
當文本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時,執教者以學生自身的經歷類比,讓學生的情感與文中的雷利一起共振,想雷利所想,悲雷利所悲。
二、媒體的及時應用使學生動情,刺激學生情感的興奮點
情境的設置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仿佛有一種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真切體驗與感受。當學生的心跟著教者來到戰火紛飛的戰場,那種對戰爭的憎惡,對和平的企盼之情就會油然而生。
三、有層次地指導朗讀,將學生的情感一步步推向爆發點
當教師進入角色,飽含深情的朗讀,以及恰到好處的評讀,都會為學生的情感推波助瀾。在互動對話中,師生都會沉浸到充滿著情感交流的場中,課堂教學也會因為情感的交融而變得高潮迭起,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段評析 篇6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狈▏兒童心理學家盧梭說過:“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讀來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教學時,以課文為媒介,引領學生“以讀為主,讀出個性;讀中悟情,以情動人!蓖ㄟ^讀,讓學生有真切的體會;通過讀,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
教學目標:
1.認識18個生字,學會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摯情感。
4.通過學習課文,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教學流程:
一、初讀課文,了解內容──引情
1.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師:(播放課件:一組表現幸福生活的畫面)看了這些畫面,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他們非常幸福!
生:我感到他們的生活非?鞓!
師:是的,在大街上,在公園里,在商場中,我們經?梢钥吹竭@樣一幕幕情景?墒,這樣幸福的日子并不屬于每一個孩子。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樣一個故事。(板書課題)
2.由題質疑,激發感情。
師: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生:“一個中國孩子”是誰?
他發出什么呼聲?
為什么會發出這一呼聲?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這些問題提得很好!請同學們輕聲讀讀課文,先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然后從中找一找答案,相信這些問題不會難住你的。
生:(輕聲朗讀課文)
教師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檢查生字詞的讀音,并說以上幾個問題。
二、精品細讀,感悟內容──動情
1.默讀課文,自主感悟。
師:默讀課文,想想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生:(默讀、思考)
生:作者首先以一個中國的中學生、犧牲了的維和人員的孩子的身份,用真摯的、充滿深情的語言,向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傾訴了自己家庭的不幸,講述了爸爸犧牲后全家人悲痛欲絕的情形。然后,充滿感情地向人們介紹了自己的爸爸──一位保衛世界和平的光榮戰士。最后,作者代表全家、代表所有的中國孩子向加利先生、向全世界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發出了內心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戰爭!
2.研讀課文,同伴互助。
⑴“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師:請同學們讀讀文中描寫“爸爸”有關句段,想想“爸爸”是個怎樣的人?你從中體會到什么?找出有關句子,互相說說自己的理解。
生:他是一名軍事觀察員,在執行維護和平的行動中壯烈犧牲了。──一位保衛和平的勇士。
生:爸爸臨上飛機前對我和媽媽那深情的目光。他還說:“孩子,等爸爸回來,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一個愛妻子、愛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生: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鮮血。爸爸的嘴張著,仿佛在呼喚著什么。──一位熱愛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衛和平的人。
生:我的爸爸精通四國語言,是一位出色的經濟學碩士,本來他應該對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卻被戰爭奪去了寶貴的生命。──一個出色的人才。
、企w會失去“爸爸”的悲痛。
師:一位捍衛和平的勇士,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愛的父親,就這樣被戰爭奪去了寶貴的生命。作者的心情怎樣呢?用具體的句子說一說。
生: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事實是多么的無情?陀^的敘述中飽含巨大的悲痛。)
生:爸爸的嘴張著,仿佛在呼喚著什么。啊!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聯想中表達失父之痛。)
、菍Α笆澜绮⒉惶健钡母形
師:“爸爸”在呼喚和平,可世界和平了嗎?再讀課文,提出有關的句子。
生:“今天,我們中國孩子雖然生活在和平環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和平之花”指的就是“和平”;“嬌嫩的‘和平之花’”,意思是說,和平很容易受破壞。)
、葘释澜绾推降那楦械母形
師:找出渴望世界和平的句子,讀出情感。
生:“讓21世紀那已經能夠聽到的腳步聲為戰爭敲響喪鐘,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
3.朗讀課文,個性表達。
師:通過學習,我們知道這篇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在朗讀時,要設身處地地為作者著想,讀的時候,感情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首先,作者是帶著對加利秘書長無比敬仰的感情寫信的,整篇課文的朗讀要體現這種情感;
其二,作者在傾訴自己家庭的遭遇,在訴說爸爸犧牲的經過時,是用血的事實作基礎的,是用滿腔悲憤來控訴戰爭的罪惡的,在朗讀時,要帶著憎惡戰爭的感情朗讀;
最后,作者發出了“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的呼吁,讓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都知道,和平對人類是多么的重要,從而喚醒全社會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在朗讀時,語氣要肯定,要懷著一種堅定的信念,把作者的心聲表達出來。
生:(自由朗讀課文)
三、交流資料,拓展內容──激情
1.小組交流。
師:和平的環境是美好的,但當今世界還不太和平。把你們收集到的有關資料互相交流一下。
生:(小組交流)
2.全班共享。
生:20xx年9月11日,美國紐約市世貿大廈遭到恐怖襲擊,頃刻間倒坍,死亡兩千多人。
生:印度和巴基斯坦經常為克什米爾發生爭端,長期的爭端給當事國特別是當地的人民帶來的災難。
生: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長期爭端所帶來的不斷的仇殺。
生:阿富汗的長期內亂給國家帶來的破壞。
生:車臣的戰爭,以及南北朝鮮的長期對峙等等。
師:我們無法阻止戰爭,但是我們能不斷壯大和平的力量。讓我們將心中的渴望化作我們共同的聲音。
生:(齊聲朗讀)“讓21世紀那已經能夠聽到的腳步聲為戰爭敲響喪鐘,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
四、即時訓練,深化內容──抒情
師:孩子們,你們都是和平的使者,為了和平,你能做些什么?
生:(自由交談)
師:請拿起你手中的筆,大膽地寫,可以給安南,薩達姆,布什或者正在深受戰爭苦難的小朋友寫一寫你的心聲.
生:(自由練筆,寫后交流)
編輯短評:《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以“情”字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喚起學生對和平的呼吁和向往。對基礎知識的把握稍有欠缺,與學習目標略有距離。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段評析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閱讀課文,感悟雷利與爸爸訣別時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戰爭的決心。體會他從心底里迸發出的讓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與愛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通過閱讀課文,感悟雷利與爸爸訣別時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戰爭的決心。體會他從心底里迸發出的讓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與愛的美好情感。
【教學準備】開展“世紀回望,百年戰場”的活動:收集有關戰爭的圖片、資料,對戰爭的殘酷性有所了解,擴大學習本課的知識背景,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資料。
2、師述導語:
當人類滿懷和平的渴望步入21世紀的時候,戰爭卻仍在這個星球繼續……愿這些戰爭的畫面能夠到此靜止、凝固--成為歷史。這就是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詞句,讀通課文。遇到不懂的詞語,盡量自己動手掃清障礙。
2、檢查自學效果:
指名輪讀課文,理解生詞意思。
三、再讀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段:
、拧∽杂勺x課文第一段,討論:“秘書長為什么評價他爸爸是一個卓越的觀察員?”
、啤↓R讀。
2、學習課文第二段:
、拧W生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要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
⑵ 指名讀,評議,練讀。
、恰∪嗑氉x第二段,讀出雷利與爸爸依依不舍的語氣。
⑷ 學生自讀第三段后,用悲傷的音樂作背景,讓學生配樂朗讀。
3、學習課文第三段:
⑴ 師述:爸爸為維護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了,作為兒子的“我”怎樣呢?
、啤∽宰x課文第四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雷利的決心與呼吁。注意用上“彌漫”、“威脅”、“嬌嫩”、“比例失調、”“制止”、“充滿”等詞。
四、齊讀全文
五、注意書信的格式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段評析 篇8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信中飽含著一個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摯情感。現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環境中長大,較難體會這種情感。因此教學時要注重聯系生活的實際,聯系當前世界的局勢,通過錄象畫面讓學生親身感受戰爭給世界人民帶來的災難,引導學生體會理解,并在充分的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體會、感悟書中的這種情感,感受和平的可貴,通過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來表達自己愛好和平的美好的愿望。
導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情感遷移。
課前放錄像(戰火紛飛的伊拉克)創設情境。
課上導入:課前大家注重到電視中的節目了嗎?你看到了什么?
通過伊拉克戰事情況的介紹,聯想9年前,引發學生去聆聽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板書課題:22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二、引導讀書,深入感悟。
課前,大家都讀了課文,并做了充分的預習。我們再一次回顧課文,邊讀邊專心去體會,看你能從中體會到什么?
1、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來讀,體會文中的情感和內容。
。1)失父之痛的感悟
a 讀有關的句子,通過讀、評議讀的情況,體會情感。
b 比賽讀,激發學生對內容的深刻的感悟、理解
c 引讀,激起全體學生與小作者達到心靈的共鳴。
。2)世界并不太平。
抓住重點詞句的感悟。
“今天,我們中國孩子雖然生活在和平環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a引導學生通過讀來體會重點句的意思
b引導學生舉出具體事例,讓學生具體感受“世界并不太平”。
“具體事例”可以是圖片的展示、文字的說明等。
c小結,和平需要全世界人們去維護。
。3)渴望和平。
體會讀。學生在讀的時候,通過對朗讀的情況的評議,尤其是讀的語氣。從而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文中的內容,把握朗讀的感情基調,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要和平不要戰爭
比賽讀,深入體會情感。達到與小作者的又一次共鳴。
2、閱讀小結,激發情感:
這篇文章,小雷利以書信的形式,向我們傾訴了一個孩子失去父親的悲憤,表達了自己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的強烈呼聲。情感真摯、催人淚下。
。ǚ配浵,通過戰爭環境下人們的痛苦畫面,激發學生的情感,最后定格在“和平的燭光閃動”)
三、聯系生活,導向實踐。
此時此刻,大家一定都想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就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不同形式來表達我們愛好和平的心聲。
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幾個人合作。
1、指名展示。
2、師生點評
四、借助板書,升華主題。
世界需要和平。這不只是一個孩子的呼聲,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喚。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段評析 篇9
基礎演練
一、認識新朋友?雌匆魧懺~語。
xī shēng sù zhì kǎi xuán gòng xàin
( ) ( ) ( ) ( )
zhuó yuè chén jìn fù ɡài zuì è
。 ) ( ) ( ) ( )
二、巧手連一連。
維持 家電 熱烈 反對
維護 秩序 強烈 鼓掌
維修 和平 壯烈 犧牲
三、詞語巧搭配。
執行( ) ( )的目光 ( )的鮮花
給予( ) ( )的生命 ( )的貢獻
制止( ) ( )的戰士 ( )的家園
四、對號入座。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填序號)。
名:①名字,名稱; ②名聲,名譽; ③著名的,出名的; ④名義;
、萘吭~
1.我國的風景名勝數不勝數。 ( )
2.我的爸爸是聯合國的一名軍事觀察員。 ( )
3.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 )
4.你不應該以讀書為名,到處閑逛。 ( )
能力提升
五、閱讀課文片斷,體會后答題。
敬愛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國孩子,通過您向整個國際社會呼吁:“ !”為了母親不再 ,為了妻子不再 ,為孩子不再 ,全世界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讓那已經能夠聽到腳步聲的21世紀,為戰爭敲響喪鐘,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
1.將片斷中的語句補充完整。
2.聯系短文想一想,災難帶給人類是是一種什么樣的災難?
3.你從畫“ ”的句子中體會到什么?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段評析 篇10
【字詞薈萃】
1.讀拼音,寫詞語。
zhuó yuè chén jìn kǎi xuán wéi hù
( ) ( ) ( ) ( )
2.形近字組詞。
執( ) 維( ) 浸( ) 樞( ) 腕( )
勢( ) 唯( ) 侵( ) 柩( ) 碗( )
3.多音字組詞。
jì( ) è( )
濟 惡
jǐ( ) wù( )
【句段集錦】
1、選擇關聯詞語填空。
。1)我們( )沒有見過而,我和媽媽( )接到過您的問候。
。2)( )爸爸是為維護世界和平而犧牲的,( )他的死是光榮的。
(3)今天,我們中國孩子( )生活在和平環境中,( )世界并不太平。
a、雖然……卻…… b、因為……所以…… c、雖然……但是……
2、給下列句子加上標點:
。1)他說 孩子 等爸爸回來 我一定送你一頂 藍盔
。2)啊 我聽見了 媽媽聽見了 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 全世界都聽見了
他呼喚的是 和平 和平 和平
【課文鏈接】
戰爭帶給人們的是什么?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段評析 篇11
沙河口區 中山路小學 蔣文秀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信中飽含著一個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摯情感。現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環境中長大,較難體會這種情感。因此教學時要注意聯系生活的實際,聯系當前世界的局勢,通過錄象畫面讓學生親身感受戰爭給世界人民帶來的災難,引導學生體會理解,并在充分的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體會、感悟書中的這種情感,感受和平的可貴,通過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來表達自己愛好和平的美好的愿望。
導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情感遷移。
課前放錄像(戰火紛飛的伊拉克)創設情境。
課上導入 :課前大家注意到電視中的節目了嗎?你看到了什么?
通過伊拉克戰事情況的介紹,聯想9年前,引發學生去聆聽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板書課題:22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二、引導讀書,深入感悟。
課前,大家都讀了課文,并做了充分的預習。我們再一次回顧課文,邊讀邊用心去體會,看你能從中體會到什么?
1、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來讀,體會文中的情感和內容。
。1)失父之痛的感悟
A 讀有關的句子,通過讀、評議讀的情況,體會情感。
B 比賽讀,激發學生對內容的深刻的感悟、理解
C 引讀,激起全體學生與小作者達到心靈的共鳴。
(2)世界并不太平。
抓住重點詞句的感悟。
“今天,我們中國孩子雖然生活在和平環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A引導學生通過讀來體會重點句的意思
B引導學生舉出具體事例,讓學生具體感受“世界并不太平”。
“具體事例”可以是圖片的展示、文字的說明等。
C小結,和平需要全世界人們去維護。
(3)渴望和平。
體會讀。學生在讀的時候,通過對朗讀的情況的評議,尤其是讀的語氣。從而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文中的內容,掌握朗讀的感情基調,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要和平不要戰爭
比賽讀,深入體會情感。達到與小作者的又一次共鳴。
2、閱讀小結,激發情感:
這篇文章,小雷利以書信的形式,向我們傾訴了一個孩子失去父親的悲憤,表達了自己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的強烈呼聲。情感真摯、催人淚下。
。ǚ配浵,通過戰爭環境下人們的痛苦畫面,激發學生的情感,最后定格在“和平的燭光閃動”)
三、聯系生活,導向實踐。
此時此刻,大家一定都想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就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不同形式來表達我們愛好和平的心聲。
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幾個人合作。
1、指名展示。
2、師生點評
四、借助板書,升華主題。
世界需要和平。這不只是一個孩子的呼聲,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喚。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段評析 篇12
設計理念:“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從書面語言中獲取相關信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創造性地感受、探究。
設計特色:
在閱讀中感悟,在對話中探究。
教學流程:
一、板書課題,質疑激趣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這個中國孩子是誰?
生:這個孩子為什么要發出呼聲?
生:他發出的呼聲是什么?
生:他向誰發出呼聲?
:師:同學們真會動腦筋,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想弄明白這些問題嗎?(想)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認真聽朗讀錄音,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課文主要講了一個叫雷利的中國孩子,他的爸爸在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中壯烈犧牲。他非常痛苦,就向加利呼吁要和平不要戰爭。
生:我覺得那個中國孩子是通過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向整個國際社會呼吁:要和平不要戰爭。
師:你們聽出了孩子為什么要呼吁嗎?
生:因為他的爸爸犧牲了。
生:因為他的爸爸在維和行動中犧牲了,他不希望別的孩子的爸爸也犧牲,所以他發出呼吁。
師:你們真會聽話!是啊這個孩子他失去了親愛的爸爸,他的心情會怎樣呢?
生:傷心。
生:痛苦。
生:悲傷。
師: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我們全家沉浸在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中。)文中的哪些語句表明了我非常悲痛呢?請找出來畫上標記,并大聲朗讀這些語句。
生認真做標記,部分學生大聲朗讀所找出的語句。
三、品讀語句,深刻感悟。 師:我發現有些同學在讀語句的時候,表情顯得很憂傷。
能談談你的感想嗎?(能)
生:這個孩子的爸爸跟他約定凱旋的那天,一定送他一頂藍盔,可是現在卻不能了。孩子該多失望。
生:這個小孩的爸爸不能再回來和家人團聚,別人家過節很熱鬧,而這個小孩卻只能和媽媽相依為命。
生:我覺得“我們如約捧著鮮花……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這幾句最讓我感動。
師:是啊!當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公園游玩嬉戲時,當我們在爸爸媽媽身邊撒嬌時,雷利,這個可憐的孩子卻永遠的失去了他最親愛的爸爸,往后,他只能在夢中看到爸爸的笑臉,只能在夢中感受爸爸的愛了。你們說,他痛苦嗎?(痛苦)讓我們懷著痛苦的心情再次讀課文吧。
生齊讀2、3段。
四、感受戰爭,呼吁和平
師:是什么讓這個小孩失去了他親愛的爸爸?
生:戰爭!
師:你身邊還有戰爭嗎?
生:有!
師:請舉例說明。
生:美國去年侵占伊拉克。伊拉克死了很多人,美國只死了幾百人。(師:可是后來)有很多伊拉克人用自己的身體做炸彈,炸死了很多美國人。
生:2000年9月11日,恐怖分子炸倒了美國的世貿大廈,死了很多人。
生:去年,俄羅斯的恐怖分子闖進一所學校抓了很多學生,還殺了很多學生。有的學生還沒有我大。好可憐。
師:是!戰爭使多少家庭妻離子散,使多少婦女、兒童流離失所,使多少老人無依無靠。戰爭是殘酷的、恐怖的,它是一個魔鬼!。〗裉煳覀冸m然生活在和平環境中,可是(生: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師:我們應該怎樣呢?用文中的話來說。讀
生:我們一定要像……保衛和平。
師:因為憎惡戰爭,小雷利發出了怎樣的呼吁?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讀。
指名讀最后一段。
生齊讀最后一段。
五、布置作業
用你飽蘸感情的筆墨給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寫封信,或者給雷利寫封信。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段評析 篇13
執教:羅云祥
一、引入課題。
。ǔ鍪疽环『⒆油纯薜漠嬅妗#┙處煟汉⒆觽,老師給大家看一幅畫,誰能來給大家介紹這幅畫的內容?(學生介紹略)
教師:戰爭與和平,總是伴隨著人類歷史的進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請大家齊讀課題。(生齊讀)
利用畫面的目的是盡快進入情景,但實際反應來看,效果不是很好。
二、學生初讀課文,將體會最深的地方與同桌交流。
三、班上交流,學習課文。
1、體會“兩年多來……”一節。教師的提問:你體會到什么?從哪里體會到的?
然后抽學生朗讀,教師評價。
以學定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但是將“評價”只是當做老師行為不是很恰當。
2、體會第三自然段,教師請學生找找有幾個“聽見了”,幾個“和平”。體會意思并自由感情朗讀。
請自認為讀得好的同學起立朗讀。然后全班齊讀。
這段話的學習教師基本上是讓學生“讀”完的,反復的讀。但是我們的感覺是沒有很好的體現“層次性”要求,有點“泛泛”而讀的感覺。
3、試著體會作者對父親才華橫溢而又英年早逝的痛苦而復雜的心情。也是先個別朗讀,再全班朗讀。
然后讓學生用一句話進行評價:“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通過“一個勁”兒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復雜”,也將究竟怎樣“復雜”的問題進行了“回避”。在學生評價之后,教師是否應該讓學生說說自己評價的理由呢?
4、學生自讀課文剩下的段落,用橫線劃出對世界局勢進行描寫的句子。思考:你想知道什么?想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朗讀“今天……”一段。教師提問:“和平之花”是指什么?
你知道哪些地方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
教師也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
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這一步拓展得很好,但是稍覺膚淺。我覺得順序應該調整為:先展示資料。(很重要的一點是:收集來的資料反應什么問題?)然后再“回頭”體會文中句子。如果學生沒有深刻體會思想感情,表現出的可能僅是一些虛假的激情。
三、總結課文,引導實踐。
1、教師:你們說戰爭是什么?面對戰爭,你想說些什么?雷利(本文作者)怎么說?什么叫呼吁?他“呼吁”什么?讀“要……不要……”。
朗讀之后,學生板書:要和平,不要戰爭。
2、引導實踐。教師:孩子們學習了課文,為了制止戰爭,我們應該怎么做?
抽學生回答,有的談針對目前的“美伊戰爭”,我們可以發倡議,給美國總統寄信,或是給伊拉克的小朋友寄去和平鴿……
其實,情至深處,學生往往能夠體現出很強的背誦能力,對于“為了……為了……為了……”一段話,完全可以讓學生感情背誦!我覺得更好的設計是,在同學們的提議中,選擇哪些是“可行”的,讓這部分同學的發言稍微具體一點,避免走形式,也就是說,盡管是公開課,還是要考慮是否能夠落實的問題。
3、再讀課文,放飛“和平鴿”(紙做的)。
在充滿感情的朗讀聲中,下課鈴響,學生的感情達到了高潮。這點設計得很有新意。這是本課中設計較為成功的一點。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段評析 篇14
下文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說課稿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的謝意;接著深情回憶“我”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懷著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學習,用生命捍衛和平;最后,呼吁國際社會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吁,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教學難點是認識“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和的觀念。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書信體文章。信中飽含著一個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摯情感,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系起來。語言樸實,情感強烈,讀之催人淚下。但長期生活在和平環境中的孩子,較難體會這種情感,因此,我在教學時注重:
(一)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首先是利用下載的圖片資源,為學生創設情境。因為學生們均來自農村,信息資源渠道狹窄、閉塞,對于世界局勢可謂是一無所知。教師把遠程教育資源經過選擇、整合、加工后再現情景,讓學生形象感知世界局勢,從內心深處先喚起他們對戰爭的憤恨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之情。
其次,根據新課標理念、教材和學生實際,對現代遠程教育資源進行適當選用:利用圖片、數字等資料為學生提供鮮活的大量系統的事實資料,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也更準確地理解“世界并不太平”,更易激發學生情感與作者達到共鳴,從而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局勢,樹立維和觀念。
(二)引導學生多揣摩,從作者的失父之痛中體會和平之可貴。
教學中,通過學生讀文質疑,教師梳理出四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特別是含義深刻的句子及信中“我”的呼吁重點理解體會、感悟交流。教學中還采用換位體驗:假如你是雷利,你會怎樣介紹爸爸?假如你是雷利,當看到爸爸的遺體躺在靈柩里時,你的心情會怎樣?……從重點語句(如“失父之痛”的句子、“世界并不太平”的語句以及“對渴望和平的情感”的句子等)的揣摩、情感體驗中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三)加強指導多讀,讓學生在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情感。
當學生真摯情感急于表達時,讀書是最好的表達方法。教學中,指導學生多讀,尤其是重點語句,讓學生讀出感悟,讀出體會,讀出感情,讀出渴望,特別是“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和“讓二十一世紀那已經能夠聽到的腳步聲為戰爭敲響喪鐘,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等語句的朗讀,要達到本文情感的高潮。
三、說學法:
這篇課文的重難點語句較多,作者的情感學生從無體驗,他們對此難以理解。因此我設計這樣讓學生去學習:
(一)觀看圖片,進入情境。
要讓學生能體會作者情感,為他們創設一個催人淚下的情景很有必要。學生通過觀看畫面,聽師解說,初步形成一種世界需要和平,不要戰爭的意識,也為課文的重點語句的理解學習打下了情感基礎。
(二)質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過學生讀文質疑,抓住含義深刻的重點語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畫、批注、體會、朗讀),并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補充大量的事實資料(圖片、數據等),讓學生從作者的字里行間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并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從而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進一步從內心深處強烈地樹立維和觀念。
(三)升華情感,拓展練筆。
在深入感悟課文內容后,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除了從讀文中傾吐自己的感情外,還有千言萬語要傾訴,讓學生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聲中,用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符號等盡情抒發自己此刻的心情,讓學生的情感一瀉千里,一吐為快,從而維和的信念更為堅定,并將化為今后的行動:如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或給戰亂地區的兒童獻愛心等。
(四)說教學程序:
在備課時,我認真鉆研教材,尋找了有關的遠程教育資源和教學資料,進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后,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書信的主要內容及重點詞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情感目標: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從而樹立維和觀念。
(3)技能目標:讓學生結合遠程教育資源理解重點詞句和體會情感,以及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這樣,教學目標明確了,上課也就能有的放矢,較圓滿地完成預期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程序的設計上,環環相扣,步步深入(見教學步驟),盡量使課堂每一分鐘能得到合理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取舍、使用均要與教學內容相融合,使它們的配合使用盡量能達到天衣無縫,為教學過程服務,使課堂教學
因此而生輝添彩,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五)說板書:
隨機抓住學生交流中出現的“閃光點”及時板書,使板書提綱列挈領,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的內容、重難點,起到引領、啟發等作用。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段評析 篇15
課前:教師為學生講述兩個真實的故事,其中一個是自己小時侯失去父親的故事。
一、引入。
1、觀看央視國際4套上播放的伊拉克專題,加上教師錄制的音樂和旁白。
2、抽學生說說自己看了之后自己的感想。
3、教師小結:戰爭是無情的,戰爭是殘酷的……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聆聽一個中國孩子的吶喊吧!
學生齊讀課題,再讀。
效果很好,哀婉的音樂與悲慘的景象呼應,很快就為本課的學習定下了“基調”,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做了一些鋪墊。
二、按要求自讀課文。
多媒體出示自讀要求:
思考并勾畫句子:
1、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用橫線勾出)
2、當今的和平環境怎樣?(用波浪線勾出)
3、作者為誰呼吁?(用著重符號標出)
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相應句子。
這幾個問題提得比較好,有利于進一步理解課文,把握了課文的重點。只是從實際操作來看,學生受前面“哀婉”基調的影響,雖是讓自由朗讀,學生卻都是默默地朗讀,不管怎樣,只要學生是在“讀”,就是可以的,不一定非要出聲。
三、交流問題,學習課文。
1、教師:爸爸是個什么樣的人?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學生:爸爸是個出色的人。我們能夠從“我的爸爸精通四國語言……”看出來。
教師:請你再讀一讀,讀出自豪的感情。
學生:我的爸爸是個熱愛和平的人。我們可以從“兩年以前,我親愛的爸爸作為……”看出來。
教師:還有什么地方能夠看出爸爸是個熱愛和平的人。
學生:“爸爸的嘴張著……”
教師:還有要補充的嗎?
……(略)
教師:羅老師找到一個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你能看出爸爸是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是個愛妻子,愛孩子的人。
教師: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教師:“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你體會到什么?
學生:我能從這里體會到爸爸的盡職盡責。
教師:請同學們互讀互評。(學生讀,較有感情。)
教師用學生“找”和自己“引”的辦法初步讓學生掌握了課文的部分內容,“拉”得比較快。目的顯然是為后面“突出重點”——感情朗讀做一些準備。
2、教師:下面我請三個同學分段朗讀課文的三至五自然段,要讀得好象在和父親面對面地交流。
學生讀,比較好,全體學生自發鼓掌。
教師:我們把第三自然段讀一讀,體會低沉、堅定的思想。(學生讀)
教師:可是當作者看到爸爸的靈柩時,心情怎樣?(由激動到悲傷),請大家再讀“現在……浸滿了凝固的血。”(齊讀)
教師:嘴張著,在呼喚什么?我們該怎樣讀?誰來給大家示范一下。
抽讀,一學生讀得很到位。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讀出心底的呼喚。
全班再讀。
教師:“我”的爸爸本來還可以作出更大的貢獻,因為他是精通四國語言的……(學生回答:經濟學碩士)。請大家讀四自然段。
教師:自豪的“味兒”不夠,請大家再讀一遍。
學生再讀,很有感情。
展示“萬人送英雄,鮮花贈英模”的畫面。加上背景音樂和一個孩子對爸爸緬懷的旁白,課堂上的氣氛變得更加凝重。
羅老師對于這個環節的處理是很精彩的,重點指導了學生的朗讀,以讀悟情。我覺得也可以從爸爸和我們“相約”,到我們“如約”前往,再到爸爸的“失約”,這樣可以更清楚地理清文章的線索,后面探討爸爸“失約”的原因。這和重點指導朗讀并無矛盾。
教師:爸爸為和平獻出自己的生命,卻“死不瞑目”,原因是什么?
多媒體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學生齊讀。
教師:這些話是什么意思?你通過什么方式來理解?(學生發言,略)你知道哪些地方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
學生列舉自己收集的資料。
教師: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組數據。(主要是一些戰爭中帶來災難的數據統計。)
教師:同學們,如此嬌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經得起戰爭的摧殘?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地球的呻吟》。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給了我們,
它從來不懂得自私和吝嗇,
總是傾其所有。
可是人類,
曾經和正在做著多少慚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園里廝殺,
為野心和貪欲去爭斗,
用刀槍去撕裂土地,讓馬蹄去踐踏豐收,
硝煙窒息兒童的歌聲,
鮮血染紅清澈的河流……
教師:地球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了我們,可罪惡的戰爭卻……(引用上面詩句中的話)。所以,這個中國孩子會向國際社會呼吁。想想,他為什么呼吁?呼吁什么?(學生回答)
抽讀課文七自然段。
教師:讓我們和小作者一同吶喊、呼吁。▽W生再讀七自然段)讓我們和地球一同呼吁!出示詩歌——
地球的呼聲
隔海相望的陸地,
都伸出友誼之手,
相視一笑,
泯滅舊日的怨仇。
沒有掠奪者的咆哮,
也沒有反抗者的怒吼。
人們彼此贈送的禮物,
是平等、自由。
齊讀。
教師:孩子們,為了制止戰爭,讓世界充滿愛,我們能夠做點什么呢?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孩子們有的說,我想給布什寫一封信,想質問他究竟是想制止災難還是制造災難?(很精彩,全體自發鼓掌),還有的說現在說什么都沒有用,我們要好好學習,掌握本領,建設強大的祖國去制止戰爭……
多媒體出示:讓和平駐人間,讓世界充滿愛!(音樂響起,《讓世界充滿愛》)
教師:讓我們一起呼吁,一起疾呼!連讀兩遍。
羅老師的這節課上得非常精彩,也非常感人。許多聽課的老師也不禁落淚。我覺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情景的創設,還有感情朗讀的導引。另外,拓展閱讀也做得不錯。只是我覺得教師的“導引”多了一些,學生“自主”的空間相對被壓縮了,如果從倡導互動學習的角度,本課可以嘗試另外一種強調互動學習的方案。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片段評析 篇16
《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八冊第六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信中緬懷父親——一個為維護世界和平而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國孩子呼吁國際社會:一致行動,維護和平,制止戰爭。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教學本課應根據課文特點和課文的選編意圖,引導學生運用已習得的讀書方法,進行自主 、 合作 、 探究學習,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 、 體驗 、 感悟 、 思考。
一、 教學目標:
1 、 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父親的無比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2 、能聯系實際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信中作者的呼吁 , 體會作者對父親的深切懷念 , 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
三、教學難點:
認識“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四、教學過程
一、創新情境,激發情感。
1 、出示課件,播放有關依拉克的特別報道。
2 、學生自主交流感受。
3 、出示句子,并引導理解: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 1 )“和平之花”是什么?為什么說是嬌嫩的?
。 2 )我們的世界還存在哪些不太平的事件?舉例說說。
中東戰爭;美國轟炸伊拉克,中國記者遇難; 9 . 11 事件美國軍用飛機非法侵入我國領空,飛行員遇難……
。 3 )感情朗讀: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為了母親不再失去孩子,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 , 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親。
4 、小結
二、自主探究,體會情感
1 、自由朗讀“傾述與懷念”部分,找出描寫爸爸的句子,體會雷利當時的心情。
2 、自主探究,分組討論。
3 、匯報交流:
。 1 )出示“父子分別”與“遺體歸來”的畫面
。 2 )出示以下兩個句子
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
孩子,等爸爸回來,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
、龠@兩個分別應該用什么語氣讀?表達怎樣的心情?
、谥该囎x
、墼u價
④引導想像:雷利萬分悲痛的情景是怎樣的 ? 假如你是雷利 , 在這悲痛之時 , 你心里會想些什么 ? 做些什么 ?
(3) 爸爸的嘴張著 , 仿佛在呼喚著什么。
、倮斫狻昂魡尽薄
②“我”聽見爸爸呼喚的是什么?媽媽聽見呼喚的是什么?
。 4 )出示課件,理解句子:
和平。
和平!和平!和平!
、 自由讀,說說兩個句子有何異同?
、 體會這兩個句子所表達的不同感情。
③ 齊讀
。 5 )對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
引導學生找了渴望世界和平的句子,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情感。
出示課件,齊讀句子:救救孩子們,要和增,不要戰爭!為了母親不再失去孩子,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 , 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親。
三、導向實踐,深化認識
1 、我們作為一名少年兒童,為了制止戰爭,維護和平,我們能做點什么?
2 、分組討論
3 、匯報交流:
讓學生明白,為了制止戰爭,保衛和平,要以是現在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也可以是給戰亂地區的兒童獻愛心。
四、朗讀課文,升華情感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感受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感受到和平的寶貴。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讓我們向聯合國呼吁——
齊讀:“敬愛的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人類家園”
五、課外拓展,呼喚和平
鼓勵學生,給那些深受戰爭苦難的外國小朋友寫封信,表達對他們的同情和對侵略戰爭的譴責。
教學反思:
1、 播放伊拉克特別報道,再現了戰爭給伊拉克人民帶來的災難與痛苦,激發了學生仇恨戰爭,熱愛和平的情感,為后面的教學作了感情鋪墊。
2、 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設身處地地想像雷利當時的心境,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指導,體會雷利無比悲痛的神情和竭力倡導和平的心聲。
3、 引導學生把感受化作語言行動,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尊重學生的看法,體現了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使學生熱愛祖國渴望和平、反對戰爭的情感得到升華。
專家評點: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這一點:“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以情導讀,自主探究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中心。學習中,學生自主的意識和習慣得到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