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材分析
(3) 在游戲中體會1公頃。
28個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是一個簡單的游戲,也是學生愿意做的游戲。教材告訴學生,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如果讓學生這樣圍一圍,看著圍成的正方形,想像100個這樣的正方形有多大,他們又一次體會了1公頃。1公頃的觀念清晰了,有利于形成1平方千米的觀念,因為100公頃是1平方千米。
(4) 聯系熟悉的場地體會1公頃。
足球場是學生熟悉的,通過計算1個足球場的面積,知道它比1公頃小一些。教室是學生更熟悉的,教室地面的面積一般50平方米左右,大約200個教室的地面才有1公頃。從熟悉的場地推想1公頃,能加深對1公頃的印象。學生只要在眾多事例中記住最喜歡的一件,1公頃有多大將印象深刻。
3. 計算土地面積時使用公頃和平方千米作單位。
兩次“試一試”都是計算土地的面積,練習十四里還有幾道與面積計算有關的習題。先用平方米為單位求出土地的面積,再換算成公頃或平方千米,能再次感受到,計量大面積土地如果用平方米為單位,讀、寫都比較麻煩。如果用公頃和平方千米作單位,便于表達和交流。教學這些題的時候,要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根據土地的有關長度,想像土地的實際樣子,從而感受公頃與平方千米。如第82頁“試一試”,想一想底250米、高160米的平行四邊形地,對4公頃就有了體會。又如第84頁第4題,算出苗圃的高以后,想一想底80米、高125米的平行四邊形,又經歷了一次對1公頃的感受。經常這樣想,對形成公頃與平方米的觀念,以及培養估計能力與習慣都是有益的。
4. 整理學過的面積單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單位是三年級教學的,公頃、平方千米是本單元教學的,兩次教學時間相隔比較長。相鄰的單位間的進率有些是100,個別是10000。所以,有必要把教學的全部面積單位進行一次整理,使學生從整體上掌握面積單位。第85頁第6題就提出了這方面的要求。
整理的時候,要著重回憶各個面積單位的意義,說出分別是多大的正方形的面積,然后把所有單位按大小次序排一排。抓住意義進行整理,能再現單位的概念,組織起單位系統,使進率的記憶不是機械的,而是有意義的。如果把整理的內容類似下面的形式展示出來,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