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110—111例2、“試一試”和“練一練”。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動手制作、展示交流和評價等主動探索、互動合作的學習過程,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掌握其繪制方法。
(2)使學生根據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需要,能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發展統計觀念。
(3)通過有說服力的數據,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和讀圖能力。
教學難點:根據統計圖提出數學問題和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水彩筆、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單式條形統計圖
談話導入: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同學們的綜合素質,我們學校即將召開第六屆校園文化藝術周活動。其中比賽的項目有手抄報,才藝展示,美術作品,手工制作這四項。
1.出示:
五(1)班同學參加校園文化藝術周比賽項目統計表
項目 手抄報 才藝展示 美術作品 手工制作
人數 30 12 25 26
2.學生在網格紙上繪制單式條形統計圖,教師巡視指導。
3.反饋交流:
選擇幾位學生繪制的單式條形統計圖進行展示。
師生共同回憶單式統計圖的繪制步驟以及注意事項。
(本環節著重引導學生繪制單式條形統計圖,復習其結構,為復式條形圖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設置懸念,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
1.出示五(2)班參加校園文化藝術周比賽項目統計圖
提問:根據這兩個圖能夠發現哪些信息?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使我們更加方便的觀察和比較五(1)和五(2)參加比賽的情況?
學生通過討論發現:僅僅用一種直條,表示兩種不同的數量是不行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
(這里讓學生在認知的沖突中,思考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學習成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迫切需要,積累學生元認知的體驗。)
2.學生討論交流:
①用一根直條不能既表示五(1)班參加比賽的人數,又表示五(2)班參加比賽的人數。
②要用兩根直條表示兩班參加比賽的人數。
③為了區別,可以用兩種不同的顏色,表示五(1)班參加活動的人數的直條畫綠色,五(2)班參加活動的人數的畫紅色。也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條紋來表示。
教師小結:下面,我們就按照你們想出來的辦法,把這些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行不行?請小組同學合作,完成這個任務。
3.分組制圖,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4.交流
師:通過大家的努力,制成了條形統計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同學們的作品。
學生互相評價
師:在繪制過程中你注意了哪些問題?有什么經驗與大家分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