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說課設計
一、 說教材1、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知識點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學生對于平面圖形中邊與邊不成直角的情況的面積的計算是第一次遇到。學生要用"轉化"的思想解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問題,而后面學習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幾何圖形的面積推導都需要用到"轉化"的思想所以這節課的學習猶為重要。
2、 學情分析
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只有了解學生的學情,服務才能到位,才能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住體地位,五年級的學生不論是學習習慣還是思維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這部分的內容也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的。
3、 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形成過程,并能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過程于方法: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感受探索、研究的樂趣。
(3)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團結協作,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 重點、難點: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關鍵:運用轉化的方法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二、 說教法、學法
(1)改變過去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老師問學生答滿堂問的教學模式,力求通過平等的師生對話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經歷從具體事物抽象成數學模型,再從數學知識還原到現實世界的過程。獲得由淺入深的數學學習經歷。
(3)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讓學生暢談什么地方表現的最好,什么地方自己進步了,使每個孩子都覺得自己使成功者。
(4)通過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再小組活動中都有事要做、有事可做,并做到有分工有合作,處理好小組合作與獨立思考的關系。
(5)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復習發現問題,通過思考提出問題,通過交流分析問題,通過合作得出結論,作出調整。再通過反思提出問題……在循環中增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 說教學程序
(一) 創設情境,滲透學法
現實的富有挑戰性得情境最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引法學生得學習興趣。在課的開始創設一個這樣的一個情境:在美麗的操場上有很多不同形狀的花壇,(長方形、正方形、平形四邊形)問你想知道計算它們的面積是多少嗎?學生有的想知道長方形花壇的面積,有的想知道正方形花壇的面積,有的想知道平形四邊形花壇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算就成了學生學習的需求。緊接又出示一些不規則圖形的花壇上面畫著方格,又問:這些不規則的花壇的平面圖形的面積你會求嗎?你能很快的說出他們的面積是多少嗎?為了很快的尋求答案,學生很自然的想到了割補轉化的方法。這樣就為后面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做了鋪墊。
(二) 小組合作,探究面積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靠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怎樣探究,從哪里開始探究學生有一定的困難。這個環節的設計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當學生提出設想:我們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求出它的面積時,我就讓他們嘗試:動手試試看能不能轉化成以學過的平面圖形。1、老師要求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轉化后的圖形的樣子,再開始小組合作。2、引導小組合作,并讓小組長做好分工。3、學生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學生們可能會有很多種轉化的方法,但要讓學生把每一種轉化的過程展示出來。4、組織小組討論:觀察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說的面可能會很廣,要把他們引導到面積、長、底、寬、高之間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見解,傾聽同學的想法,不斷調整自己的方案,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這樣才能學會合作交流,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