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統計與可能性 第一課時(新人教五上)
如果轉動指針100次,估計大約會有多少次指針是停在紅色區域呢?如果出現疑問可進行小組討論。
一定會是25次嗎?
師:這是理論上的結果,因為隨機事件的概率值是建立在大量重復試驗的基礎上的,所以實際轉動100次時,有可能會偏離這個結果,這也是正常的。
老師轉動此轉盤,決定由男或女先開始走棋。
3、練習二十 第3題
通過轉轉盤,該男(或女)生先來拋骰子。下面,我請男生用長方體的骰子,女生用正方體骰子擲。這樣是否公平?
為什么不公平?(面積最大的那個面投擲后朝上的可能性最大)
試驗,驗證結果。
4練習二十第1題
那就正方體骰子來決定每次所走棋的步數公平嗎?說說你的想法。
男女生擲骰子走棋。
四、課內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我為這學生準備了大量教具,包括情境圖、主題圖、做一做及練習2的轉盤,長方體及正方體的骰子、同學們也都準備了硬幣。由于準備充分,且整節課教學環節以操作、游戲貫穿,所以學生忘我地投入到學習全過程,教學效果相當好。
下面談談自己在備課過程中的幾點思考:
1對本課情境圖使用的分析。我曾聽過幾位教師執教此內容,許多人都是直接用錄像由足球開賽引入,可謂直奔主題。但我覺得本課校園生活的情境圖內蘊含大量可能性教學的素材,不僅今天的例題足球開賽可以由此引入,連做一做及練習二十中的3道題也都可以以這幅情境圖來銜接。而且,例2、例3的主題圖也“鑲嵌”其中。因此,在本課的新授、練習中我都力求充分利用主題圖展開,它使教學更流暢,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滿數學。
2、對拋硬幣實驗的思考。拋硬幣次數如果太少,那么正反的可能性也許會與理論值1/2偏差較大。拋硬幣次數如果太多,那么課堂寶貴的時間又會因此而浪費,所以,我采用了小組合作然后全班匯總的方式。每組要求有一名記錄員,其他同學共計拋20次。通過組間競賽比一比哪一組操作得既迅速,又安靜。這樣的競賽促使學生較安靜、快速地完全了實驗活動。全班操作結果,正面朝上次數與理論值(10次)誤差最大的是3個,其中有4個小組正面朝上的次數正好占總次數的1/2。當我再次引導學生匯總全班結果時,太巧了,正面朝上的次數又恰巧是總數的1/2。
3、對鞏固練習安排的思考。我借助情境圖,以右下角下棋的游戲為載體。首先由轉轉盤決定男女生下棋誰先走來完成做一做第1題。當學生回答出不公平,并提出改進方案后,我順引出練習二十第2題,要求學生思考并回答,再用此公平的轉盤決定男女生誰先走(咱們班男生選的藍色,女生選的紅色,如果轉到其它兩種顏色則重來)。當決定了某方先走后,就要拋骰子看走每次走幾步了。這時,我將練習二十第3與第1題結合起來,對內容進行適當改編。指出長方體骰子由男生擲,正方體骰子由女生擲,此時男生大呼不公平,在辨析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兩題的內容,最后由男女生在我自制的棋盤上“拼殺”了一盤,結果了今天的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