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科書第110頁例2。
【教學過程】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后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教師:如果要求你用一步計算,求制作這些標志牌大約要多少平方米的鋁皮,你應該怎樣算?
引導學生分析制作這些標志牌需要的鋁皮包括兩個部分:17塊標志牌所需的鋁皮和在制作過程中損耗的鋁皮。如果要一步算出所需鋁皮,就要用17塊標志牌所需的鋁皮+在制作過程中損耗的鋁皮。在此基礎上形成“制作這些標志牌大約要多少平方米的鋁皮=17塊標志牌所需的鋁皮+在制作過程中損耗的鋁皮”的解題思路,教師板書這種思路。
制作這些標志牌要多少鋁皮=17塊標志牌所需的鋁皮+損耗的鋁皮
教師:解決問題的這兩個條件有嗎?哪些條件是直接告訴的?哪些條件還不知道?
讓學生意識到損耗的鋁皮是直接告訴的,而17塊標志牌所需的鋁皮沒有直接告訴。
教師:怎樣求17塊標志牌所需的鋁皮?先自己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交流。
學生思考后小組交流,然后抽學生匯報。隨學生的匯報教師逐步完成下面的板書:
教師:你看,我們抓住解決問題主要的數量關系以后,通過層層分析推理,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你知道為什么可以這樣做嗎?因為題中的數量關系都是有聯系的,你看,(指著上面的分析圖分析)制作標志牌需要的鋁皮與17塊標志牌的鋁皮有關;而17塊標志牌的鋁皮與一塊標志牌的面積有關。在這樣聯系著的數量關系中,同學們會順著一個一個地分析出來嗎?
教師:我們來試一試。
課件出示:老師要求學生用紙板做13個平行四邊形的學具,每個平行四邊形的學具的底是5.5cm,高是4cm,做13個這樣的學具一共要損耗8.7cm2的紙板,要完成做學具的任務,每個學生要準備多大的紙板?
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后分析出解題方法,然后抽學生匯報。教師隨學生的匯報板書(如下圖):
教師:這道題主要的數量關系是什么?怎樣抓住主要的數量關系與其他數量關系的聯系一步一步地往下分析?誰來再匯報一下?
抽多個學生匯報,直至多數學生都掌握這種分析方法為止。
教師:前面我們掌握了這些問題的分析方法,現在你能根據這些分析出來的解題步驟把這個問題解答出來嗎?
教師:在解答時要注意些什么?除了看我們的分析過程以外,還請同學們看一看題目的要求。
引導學生說出解答例2時要注意把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教師:會保留吧?下面請同學們在這兩道題中選一道你感興趣的題目把它解答出來。
學生自行解答,同時抽兩個學生在黑板上解答。
學生解答后,教師質疑。
教師:如果這兒算出的精確值是6.617m2。那么保留一位小數后會是多少呢?
學生可能會回答:6.6m2和6.7m2兩種答案。
如果有學生回答6.7m2,教師請回答是6.7m2的學生回答以下問題。如果沒有人回答6.7m2,教師則進行引導。以下按有學生回答6.7m2進行教學。
教師:你為什么覺得應該是6.7m2呢?
引導學生說出:這里保留一位小數不能對保留的下一位用“四舍五入”, 因為在實際生活中,材料只能多不能少,少了無法制作成要求的數量。因此,不管要求我們保留的下一位的數是多少,我們都不能舍去,而應該往前進一。所以6.7m2比6.6m2恰當。
教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解答這類題時,注意采用“進一法”。
……
(本案例由唐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