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教案6
③引導學生逐步表達如下的思考過程:
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積二底×高÷2。
(3)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4)讓學生看書上的例4、例5,回顧剛才的推導過程。如果還有疑問,可提出討論。反饋時要求學生用清晰的語言表述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三、應用公式
1、指導完成“試一試”。
出示題目,指名讀題,學生獨立解答。交流時再說說應用的面積公式。
2.指導完成“練一練”。
第l題先讓學生回憶拼的過程,再回答。第2題看圖口答。兩題都要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完成練習三第1- 3題。
第1題口答。,
第2題獨立練習,要求先想一想面積公式,再列式計算。交流時,再讓學生說說每個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是多少,以及計算時為什么要“÷2”。
師:第一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它的底和高分別是多少?(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的長度就是這個三角形的底和高)
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適當交流。
五、全課總結
今天獲得什么知識?要注意什么?
點評:《三角形面積計算》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三角形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根據新課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學應該由原來教師單純的教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操作中掌握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動手操作,拼一拼擺一擺 ,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將三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并比較每個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各部分間的關系,同時在操作中向學生滲透旋轉、平移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個個都很積極、很投入地動手操作,極大調動了學生思維活動。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但課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不夠多,這是本課中的缺憾。
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培養合作精神
在這節課中,探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與三角形面積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積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來的?在探討這個問題時,今后可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在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不越俎代庖。小組討論既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躍課堂氣氛。
三、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新課程非常重視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強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讓學生運用所學三角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補充了一些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嘗到應用知識的快樂,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此外,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平時教學方式上的不足。例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我有時操之過急,沒給足夠的時間,就自己說出來了。還有在重難點的地方考濾要周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