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倍數和因數——3的倍數的特征》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倍數和因數”第三課時。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理解3的倍數特征,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
2.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猜想、驗證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材分析:
1.單元內容簡介: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整數的認識,整數的四則計算,小數、分數、負數的認識等知識的基礎上展開學習的。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認識自然數和整數,倍數與因數,找倍數;2、5、3倍數的特征;找因數;質數與合數,奇數與偶數等知識,使知識進一步系統化。這些知識的學習是以后學習公倍數與公因數、約分、通分、分數四則計算等知識的重要基礎。
本單元的知識屬于“數論”的初步知識,概念比較多,有些概念比較抽象,概念的前后聯系又很緊密,部分學生學習時會有一定的困難。教材明確規定在研究倍數與因數時,限制在不是零的自然數范圍內研究,避免由此而帶來的一些小學生尚不必研究的問題。
2.本節課內容簡介:
教材把課題確定為“探索活動(二)”,主要目的是要讓學生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教材首先提出“我們研究了2、5倍數的特征,那么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呢?”的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教學時,可以借助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提出猜想。在探索3的倍數特征時,教材利用100以內的數表來研究,先讓學生找出3的倍數,再觀察特征,說說有什么發現,學生可能受知識遷移的影響去研究個位上的數與十位上的數,但都無法發現規律。適當的時候,教師可以作一定的提示:“將3的倍數每個數的各個數字加起來觀察呢?”以幫助學生逐步發現規律。在初步得出結論的基礎上,教師應進一步提出:“這個規律對三位數是否成立?”的問題,促使學生能自己找幾個三位數來驗證規律。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的練習與學習評價時,一般只要求學生判斷100以內的3的倍數。
學情分析:
學生經歷了課程改革四年的時間,已經養成了動腦思考的習慣,能根據材料選擇相關的信息進行討論、交流與研究,積極進行小組合作,更為重要的是能把信息進行重新組合,從而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問題的研究。當一個挑戰性的問題來臨時,學生的表現一般是群情激昂,對數學問題有著濃厚的研究興趣,可以說,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與研究能力。
備課思路:
1.借助學生的學習經驗與基礎,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猜測。
2.利用100以內的數表,在猜測的基礎上,研究并觀察3的倍數的特征。
3.通過直觀學具的操作,進一步認識3的倍數的特征。
4.引導學生驗證發現的規律。
5.在練習的基礎上,運用3的倍數的特征去研究9的倍數的特征。
活動過程:
活動一:提出數學問題。
(一)按要求組數。
1. 用3,4,5三個數字按要求組成三位數。
(1)組成2的倍數。
(2)組成5的倍數。
2.學生用語言描述2,5的倍數的特征。
一點想法:
這個過程,比教材的要求要稍微高一點,教材上的要求一般是在100以內的數種研究2,5,3的倍數,這里面有一個考慮,拓展到三位數中來復習舊的知識,使復習起到橋梁的作用,進一步理解2,5的倍數的特征。
(二)提出問題。
1. 能不能組成是3的倍數的三位數。
2. 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活動二:探索數學問題。
(一)對學生猜想問題的處理。
1. 進行猜想。
(1)學生面對問題進行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