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質數
教學設計思路 :1.創設情境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措施。
課程標準就數學學習方式提出如下建議: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用新聞引起學生興趣 ,巧妙地把握住時機,導入新課。這樣從新聞入手,讓學生感到口渴,學的知識有用,同時也感受到了數學自身的魅力,對數學隨之充滿了無限的興趣,為本節課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效的條件。
2、“找質數”是學生在學習了“找因數”之后進行的,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不應降低情境資源的思考價值,再回到原始的認知起點從頭開始探索。我借鑒人教版教材中的設計方法,采用目標教學模式:直接列舉一些自然數(包括質數、合數、1)讓學生找出他們的因數,再根據這些數的因數個數進行分類,從而順利的概括出質數、合數的概念。使學生對質數、合數概念的內涵以及它們的本質區別,有較深刻的理解和較完整的認識。
3.學生的體驗為探索與創造提供了可持續性發展的條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課后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你還想研究質數、合數有關的哪些知識。這一過程,充分放手讓學生去探究,留足學生探究的時間與空間,關注有差異的學生去發現,去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做”數學當中去,能在課上研究的問題就在課上處理,留下的問題讓學生向家長、老師、書籍、網絡……學習,這樣設計已經不只局限于使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更多關注的是培養學生探究知識能力,著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這一過程中,當學生碰到困難時,教師是啟發者;當學生迷路時,教師是指導者;當學生獲得成功時,教師則是鼓勵者。由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有機會接觸、了解、鉆研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每一個學生數學學習的需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找質數
一、教學目標:
1.在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能正確地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讓學生感悟數學文化。
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能判斷出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三、教學準備:課件等。
四、教學設計:
活動一:以新聞導入。(課件)
活動二: 在活動中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
1、準備了1~12數字卡片,請同學們找出這些數的因數,觀察以上各數所含因數的個數,并把這些數分類。(小組討論)
觀察: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的因數,發現什么?
師:像上面這些數(指前面板書的2、3、5、7、11等數)在數學上我們把它們叫做質數,(師板書:質數)下面的這些數(4、6、8、9、10、12等數)我們把它們叫做合數。(師板書:合數)什么樣的數叫質數,什么樣的數叫合數?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師:質數和合數的主要區別是什么呢?
師:1是質數呢?還是合數?為什么?(同桌討論)
2、師電腦出示17,36,2178135是質數還是合數?
活動三:完成100以內質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