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設計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第17課
1.聽課文錄音,自由朗讀課文劃出不懂的生字詞,不懂的生字可查字典或小組討論,實在解決不了生詞,再向老師提問解決。
2.針對學生情況和生字詞的難度,自主選擇重點字詞講解。 如:“曼 爆 顫 砸 ”等字。如:
爆 :注意偏旁是“火”,根據偏旁懂得區分“爆瀑 曝”,并以此對比聯想記憶。可組詞“爆炸”等。
砸:讀音是zá,平舌音。
顫: 讀音chàn 翹舌而且是前鼻音,可組詞“顫抖”等。 讀音zhàn 時,翹舌,可組詞“顫栗”等
礫:注意讀音不能成“樂(lè)”,而是讀li。可組詞“瓦礫”等
3. 學習多音字,對比記憶。先讓學生查字典并組詞,在黑板上板書出來,最后讓他們讀兩遍。
混 : hún(混話) 難: nán(困難) 顫:chàn(顫抖)
hùn(混亂) nàn(遇難) zhàn (顫栗)
4.討論記憶生詞方法
【設計意圖】: 討論記憶生詞方法,既加深學生的記憶的同時,又能讓學生消化生字詞,激發學生學習思維。
5.檢查生字,抽取同學,要求給出字詞,讀出讀音并解釋意思。
昔日:xī rì 以前的日子,曾經,從前,大多用于寫回憶文,書面語等
爆炸:bào zhà 物體體積急劇膨大,使周圍氣壓發生強烈變化并產生巨大的聲響
瓦礫:wǎ lì 碎掉的磚瓦石塊。比喻沒有價值的東西
廢墟:fèi xū 城市、村莊遭受破壞或災害后變成的荒涼地方
破爛不堪: pò làn bù kān 破破爛爛的不成樣子。
顫抖:chàn dǒu 顫動,發抖
6齊讀生字詞,鞏固記憶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朗讀課文,通過分組讀,自讀,齊讀,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感知課文,知道故事大概梗概。
2.在朗讀的基礎上,以競賽的方式,各小組找出描寫父親與孩子的語言、外貌、神態、心理的詞句。
3.有感情朗讀找到的句子,看那個小組找得有快又多,并且讀得最好。生評,師評。
【設計意圖】競賽的方式會讓學生更活躍地學習,同時也能更好達到“初步領悟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來反映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的教學目標。
總結回顧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11個生字詞,并學習了三個多音字,而且大家在學習中發現了一些記憶生字詞方法,你們都很厲害,希望能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保持,現在我們再次齊讀課文,看你們能否讀準生字詞了。
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預習課文,并能有感情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
多音字:
混 : hún(混話) 難: nán(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