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實錄
生:我也被這句話感動了,從這里我知道毛主席和他的兒子分多聚少,但以往的分離他們都能再團聚,現在兒子卻永遠離開了他,毛主席感到震驚,不相信這是真的,說明了毛主席失去愛子萬分悲痛。
師:“那一次次的分離”指的是哪些分離,請聯系上文讀一讀。
師:毛岸英從小與父親聚少離多。他1922年生于湖南長沙。8歲時,由于母親楊開慧被捕入獄,毛岸英也被關進牢房。楊開慧犧牲后,地下黨安排毛岸英和兩個弟弟來到上海。后來,由于地下黨組織被破壞,毛岸英兄弟流落街頭,他當過學徒,撿過破爛,賣過報紙,受盡了苦難。1936年,毛岸英到蘇聯學習,曾冒著槍林彈雨,轉戰歐洲戰場。
師:岸英怎么會回不來了啊,這位老父親不愿相信、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啊。他的心在顫抖,讓我們再讀這段話。(指名讀,學生讀得真情投入)
師:這段話是對主席的什么描寫?
生:心理描寫
師:作者正是通過對主席的心理描寫,讓我們又一次感受到了主席內心的無比悲痛。
生:還有一句話讓我感動。那就是:“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的喃喃著。 “情不自禁”就是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我體會到主席萬分思念自己的兒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就呼喊愛子的名字。
生:我覺得“喃喃”這個詞也表現出了主席特別悲痛。
師:你能解釋一下“喃喃”這個詞的意思嗎?
生:“喃喃”就是連續不斷地小聲說話,說明主席思念太深,傷心過度,才不由自主的低聲呼喚兒子。
師:是的,這位失去孩子的老人,也許因為正是因為思念太深,他的眼前出現了幻影,愛子出現在眼前,他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低聲呼喚兒子的名字。每一聲呼喚,都是老人內心的痛啊!誰再來讀這段話,讀出老人內心的悲痛,(指名讀)
師:你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心在流淚的父親。“岸英!岸英!”這是對主席的什么描寫?
生:語言描寫
師:這短短的語言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主席深深的悲痛。
師:(課件出示剛才學生交流的句子,回顧每一句的描寫方法,師邊板書邊小結。)作者正是通過對主席“動作、心理、語言”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毛澤東,一位有情的父親。
師:孩子們,在人的生命中,痛心,莫過于生離死別。在主席的一生中,卻品嘗了太多失去親人的痛苦。請大家看一組資料。
(在凄婉的音樂聲中,師讀主席失去五位親人的資料)
師:如今,年近花甲的毛澤東又失去了摯愛的兒子,老年喪子,那是怎樣一種剜心的痛啊!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想象,用心走進這位心在流淚的老人。
(音樂凄慘而優美,老師投入真情地范讀學生交流的讓人感動的語句。)
(很多學生被感染,課堂氣氛凝重,有些孩子落下了淚水。)
師:這是一位心在滴血的父親啊,這位年近六十的老人承受的是撕心裂肺的痛啊。誰再來讀課文?(指名讀,齊讀,學生全情投入,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師:誰能用一個詞概括主席的心情?
生:傷心
生:痛苦
生:悲痛
生:悲痛欲絕
生:撕心裂肺
生:痛不欲生
……
師:失去兒子,主席和所有的父親一樣痛不欲生,他也有著常人情懷。(師邊說邊板書“痛不欲生”、“常人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