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辣子”初見林黛玉
(二)細品“打扮”悟“地位”:
1.品讀“外貌打扮”:圍繞問題──王熙鳳的打扮到底是怎樣的?課文為什么要描寫她的打扮和面貌?
(1)讀句子,根據上節課劃分的線,讀出味道。引讀:頭上戴著──項下戴著──裙邊系著──身上穿著──外罩──下罩──(在寫法上你發現什么?)
(2)理解:“髻、釵、圈、佩、襖、褂、裙”分別指什么?
(3)再讀句子,想象:你腦中呈現了一身怎樣的打扮?(華貴,奢侈,富麗堂皇……)
(4)讀“外貌”:作者除了寫衣著,怎么寫外貌的?(眼,眉,身量,體格,粉面,丹唇)對讀:丹鳳眼──柳葉眉;苗條──風騷;粉面──丹唇。
用自己的話說說“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你眼前出現一個怎樣的人?
(5)果戈里說,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鑰匙。讀王熙鳳的這身打扮,你讀出了什么?
(6)課文的第一二段中還有很多信息告訴我們,王熙鳳地位確實很高,找到詞句讀讀,說說想法。
引導抓住“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賈母笑道……”這也說明她地位高。(體會“潑皮破落戶兒”在這里的意思──王熙鳳在賈母面前是很受寵的。)
【設計意圖:把王熙鳳的出場打扮讀得豐富,呈現她美若天仙的外貌。那些描寫打扮的語言,無論從表達形式上,還是遣詞造句上,無論是從文字表面,還是從朗讀感覺上,都給人華麗高貴奢侈的感覺。這正是作者所要達到的表達效果和內涵,也是漢語言文字所特有的魅力。學生讀這段話,不僅獲得“美麗高貴奢侈”等概念,更獲得“美麗高貴奢侈”的形象,也從中悟得漢文化中所特有的“人物”表達方法──丹鳳眼、柳葉眉、吊梢眉、三角眼就是一種特有的中國人物形象。還有那讀來朗朗上口的語言,彰顯了明清小說“古白話文”特別的語言味,是一種熏陶和享受。】
(三)走進“言行”,讀出言外之意:
1.導入:對王熙鳳說的話,大家除了這么多問題不懂,也都或多或少有些明白,說說你大概懂了什么?(學生暢談札自己的想法)
【設計意圖:王熙鳳是《紅樓夢》中的“語言學家”、“心理學家”。她的言語中,最有魅力的是她的“言外之意”。依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閱歷,是比較難理解王熙鳳的“言外之意”的,那么,從這些語言中,學生到底能感覺到一個怎樣的王熙鳳?這就是我們所需要了解的學生的“前體驗”。在孩子的心中,王熙鳳這樣說,這樣做,也許是熱情,大方,幽默,關心人的,這是學生原始的真實的感受,這也是感悟“言外之意”的基礎。我們不能過早地將“奉承”告訴學生。也正是這些原始真實的感受,才有了王熙鳳豐滿的形象。】
2.王熙鳳的一言一行中,令人琢磨不透。這琢磨不透的,就是言外之意,細細想來,一定能讀出這言外之意。
3.出示: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的打量了一會,便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說著,便用帕拭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