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智退司馬懿》教學設計及教學點評
【教學目標】
1、讀通讀順課文,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盡皆失色、盡皆隱匿”等詞語的意思。
2、以“智”為切入口,學生在讀讀、找找、說說當中感受孔明“沉著冷靜、巧妙布置、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
3、能借助工具書獨立閱讀感興趣的古體小說,對于感興趣的句子能讀好句子間的節奏與輕重。
◆課前談話:考查關于三國的歇后語。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孔明皺眉頭—計上心頭
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周瑜打黃蓋--個愿打,一個愿挨
關云長刮骨下棋--若無其事
關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關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教學流程】
一、簡介人物,激趣導入
1、教師簡介司馬懿。
師:《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豐富多彩、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司馬懿就是其中一個。司馬懿,字仲達,足智多謀。三國時期魏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曹魏大都督,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
2、生用幾句話簡介孔明。
師:你也能用簡單的兩三句話介紹一下孔明嗎?(當學生有重復的時候,教師引導如何補充;當學生介紹很簡單的時候,教師引導如何整合。)
二、初讀課文,借助題眼,創設統領性問題
1、師:足智多謀的司馬懿、神機妙算的孔明,這兩人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自由讀課文。要求:讀通句子,難讀的字詞句多讀幾遍。難解的詞語可以借助課后的注釋或聯系上下文來理解;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師:自信能把課文讀通順、正確的請用你們的坐姿告訴我。(學生停止自由讀)
出示:
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于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庇谑莾陕繁M皆退去。
(教師在檢查中隨機讓學生猜猜個別難解的字詞。如:引、望、于、憑、敵樓等。)
3、師:把句子讀通順,這已經做到了學好古白話小說的第一步,接下來誰能概括地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師:是呀,孔明用空城計智退司馬懿,而這些內容文章的課題已經精煉地概括了。你看,孔明如此巧妙的空城計不正是點出了課題中的——(生接讀)“智”字嗎?一起把課題再讀一遍。(引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借助課題;引出題眼“智”。)
5、師:孔明是個智者,大家一定深信不疑。這節課,我們就來找一找、讀一讀、悟一悟,孔明之智到底表現在哪里?(教師圈出“智”字,并在上面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三、聚焦“空城計”,探究孔明的“布局精妙”
1、師:同學們,說到孔明的“智”在這篇課文中表現得最淋漓盡致的那肯定是“空城計”部分了,接下來請大家默讀課文,找出描寫空城計內容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并注上旁注。
2、交流:說說你找到了哪些內容,又是怎樣體會到孔明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