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智退司馬懿》教學設(shè)計及教學點評
(2)讀句子說說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師:剛才有同學說司馬懿是多疑之人,這點我非常認同。但我想追問一句,司馬懿將大軍盡皆退去的時候,是在猶豫中撤退,還是在堅信中撤退?為什么?(教師引導(dǎo)學生從司馬懿的言行中去感受司馬懿撤軍時的堅決,并隨機板書:盡皆退去)
(3)師:是呀,司馬懿的多疑,孔明料到了;“盡皆退去”的結(jié)果,也正是孔明所預(yù)料的。這里我們看到孔明表現(xiàn)出來的又是一種怎樣的“智”呀?——(板書:料事如神)
◆板塊二:聚焦“起因”,感受“沉著冷靜”的智者形象
(1)輔助設(shè)問:如此巧妙的空城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想出來的?
(2)理解情況危急及敵我力量的懸殊。
①用分數(shù)“150000/2500”感受敵我力量懸殊
②朗讀感受當時情況危急。
a、抽學生讀好“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
b、加上“報”字再讀。“報——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
(3)小結(jié):面對眾官的盡皆失色,說說孔明表現(xiàn)的是一種怎樣的“智”?(沉著冷靜)
五、拓展延伸,激活閱讀期待
1、師:面對眾官盡皆失色,他沉著冷靜;面對大兵壓境,他巧妙布局;最后敵兵盡皆退去,他又料事如神。諸葛亮的“智”真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呀!(教師邊說邊用箭頭指向課題中的“智” 字,同時擦去旁邊那個大大的問號。)哎,這個時候知道事情真相后的司馬懿可是最不高興的人了,想想,這時他會有表情,又會說些什么呢?
2、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我們看看羅貫中是怎樣寫的。齊讀——
ppt出示:懿悔之不及,仰天長嘆曰:“吾不如孔明也! ”
3、師:其實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還有很多事例寫到孔明的智慧。同學們,這里我找到了其中幾個章節(jié),課后大家可以用今天所學的方式,再去讀小說,感受更豐富、更精彩的孔明智者形象。
《三國演義》
第三十九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第八十四回 陸遜營燒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陣圖
第九十回 驅(qū)巨獸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
【附:板書】
孔明智退司馬懿
↗ ↑ ↖
沉著冷靜 巧妙布置 料事如神
↑ ↑ ↑
盡皆失色 盡皆隱匿 盡皆退去
說課要點:
1、以略讀形式為主上好古白話小說。 教學中,在學生初讀課文后就快速聚焦到題眼“智”字,然后圍繞這個“智”字展開教學。整個課堂教學流程向心力強,學生通過找句子,讀句子,說體會等方式充分感受孔明“沉著冷靜、巧妙布置、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
2、以語言感悟為本學好古白話小說。教學中以感悟為本,積累為輔,學生在猜猜、讀讀中學好古白話小說。如加上“報”字讀句子以感受當時情況緊急及孔明的沉著冷靜;讓教師站在孔明下屬的角度點評孔明當時命令的語氣,使朗讀指導(dǎo)更有情趣性;將兩個古白話句子輕松地合成一句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