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二單元奇觀教案
地球最后一塊秘境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寫提綱,理清課文順序。
學生學習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并說明理由。
二、學寫提綱
1、概括課文的段意
(1)小組討論: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用最簡練的語言概括)
(2)全班交流。
(3)總結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是每個自然段的段意連起來)
2、過渡:還有一個很好的總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那就是寫提綱。
3、弄清什么是提綱。
提綱就是把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用幾個字或詞歸納出來。
4、出示書上12頁的提綱。
交待雅魯藏布江(1)
神奇的大拐彎(2)
世界之最(3)
自然博物館(4)
最后一塊秘境(5)
5、再讀課文,說說對提綱的認識。
6、練習寫提綱,鞏固所學知識
寫《鞏乃斯的馬》的提綱。
(1)學生再讀課文后練寫
(2)全班交流。
(3)修改自己的提綱。
三、總結
同學們學會了給課文列提綱,進一步弄清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明白了列提綱的好處。以后盡量學著給課文列提綱,對大家的寫作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作業設計:
預習《浙江潮》。
板書設計:
雅魯藏布大峽谷
交待雅魯藏布江(1)
神奇的大拐彎(2)
世界之最(3)
自然博物館(4)
最后一塊秘境(5)
課后反思:
浙江潮
教材分析: 古文《浙江潮》中作者用散文的形式,繪聲繪色的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現代散文《觀潮》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來過后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在更深刻的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的景象的同時,對古今語言的異同產生感性認識,感悟到祖國語言的魅力,增強語感和對祖國語言的由衷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的景象,對古今語言的異同產生認識。
教學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