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鳥》教學設計
《灰椋鳥》教學設計
如東縣九總小學 汪小美
教學內容:蘇教版語文第十一冊《灰椋鳥》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指導學生品讀感悟課文4-5自然段,感受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和鳥兒的歡快。
能力目標: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取體驗,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
情感目標:憑借文中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愛鳥的感情,激起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品讀感悟重點段,產生體驗,進行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欣賞句子。
三、設計理念:
《灰椋鳥》這篇散文描繪來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場面,表達了作者對鳥兒的喜愛和對林場工人辛勤勞動的敬仰之情。
這節課,我讓學生自讀自悟,領會并欣賞灰椋鳥歸林以及他們落下起飛、起舞爭鳴的景象,體會作者觀鳥時的興奮,歡呼時的情感,增強學生愛鳥意識。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讀、想、議”與文本真切對話,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發揮語文的人文性,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明白,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它們。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題激趣
1、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灰椋鳥》,通過上一課地學習,我們知道灰椋鳥在作者眼中是什么樣兒的嗎?課件出示灰椋鳥的樣子,(師生接讀)灰椋鳥()的嘴,()的背,遠遠看去(),有什么好看的呢?
2、在作者看來灰椋鳥沒什么好看的,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作者看了關于灰椋鳥的電視錄像,就再也忍不住了,決定親自去看一看。下面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灰椋鳥歸林的場面。
(二)讀文入情,探究感悟
1、學習第四小節
同學們打開課本,輕聲讀一讀課文的第四小節,想一想,灰椋鳥是怎么樣歸林的呢?把關鍵的詞圈出來,邊讀邊想象畫面。(板書:歸林)
學生自由讀
交流
相機出示:一開始還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飛過來,盤旋著,陸續投入刺槐林。
(在投影片上寫上:飛入):將“投入”改為“飛入”行不行?(學生討論交流)
出示:沒有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們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
(欣賞、朗讀體會壯觀的場面,重點理解“排空而至”)
這是我們通過課文的語言文字所看到的,你還聽到了什么?
相機出示:先回來的鳥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好像互相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獲……匯合。
同學們,你們也讀讀這幾句話,看看此時的感受還僅僅是壯觀嗎?
(生練讀體會)
全班交流
小結:多美的歸林圖啊!我們再打開課本讀讀第四小節。
2、學習第五小節
剛才我們隨著作者親眼目睹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場面,真使我們意猶未盡,可是夕陽已漸漸西沉,晚霞映紅了天空,也映紅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時林中又是怎樣一幅畫面呢?同學們讓我們繼續睜大我們的眼睛,豎起我們的耳朵,用心去感受吧,大家讀讀課文第五小節,把你的感受寫在相應的句子旁邊。
學生自學
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