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鳥》教學設計
(重點交流“看,這幾只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馬上撲棱棱地飛起。它們地羽毛全變成進紅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相機板書:百鳥爭鳴
作者已被這喧鬧而又熱烈的場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如果你是作者的話,你會歡呼什么呢?相機板書:鬧林
這樣的場面,深深地感染著作者,也感染了我們。同學們把你的歡呼,你的贊嘆,你的驚喜,放到你充滿激情的朗讀中去吧!(齊讀第5節)
3、學習第六小節
看到了灰椋鳥歸林,鬧林的情景,作者興奮、感慨之余又陷入了沉思(出示第六節)指名讀
讀了這一段,你體會到了什么?
齊讀
(三)資料交流,深化主題
1、同學們,全篇課文作者用生動的筆觸給我們描繪了灰椋鳥歸林時和歸林以后壯觀的場面,從字里行間你感受到作者徐秀娟是一個怎樣的的人?(板書愛鳥)
2、課前布置大家收集關于作者的資料,誰來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生交流
師:徐秀娟的事跡傳出以后,為了歌頌、懷念秀娟事跡,藝術家們創作了一首動人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
3、flash動畫欣賞《一個真實的故事》。
4、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沒有像徐秀娟這樣愛鳥護鳥,為了心愛的鳥兒甘愿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人,我們現在到哪兒還能觀賞到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讓我們記住作者徐秀娟的這句話:(出示,齊讀)鳥是人類的朋友,樹林是鳥的樂園。
希望同學們能用你的一生來記住這句話!
(四)延情課外,行動落實
同學們,徐秀娟為了鳥兒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能為鳥兒做些什么呢?
七、教學反思:
《灰椋鳥》這篇散文描繪來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場面,表達了作者對鳥兒的喜愛和對林場工人辛勤勞動的敬仰之情。這堂課,由復習導入,重點學習四、五自然段。教學中,環節不多,但環環相扣,逐層深入;分析不多,但圈點批注,感受頗深;文字不多,但熱情朗讀,聲聲入耳。
我先運用了多媒體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到百鳥歸林,呼朋引伴,浩浩蕩蕩的壯觀場面。學生賞心悅目,學習課文的情趣被調動了起來。學生通過“讀、想、議”與文本真切對話,抓住作者看到的、聽到的和聯想的到,展開說說讓自己感受最深的詞或句。其中,“排空而至”、“百鳥爭鳴”等詞紛紛落入學生視線,感受談得很是生動:“它們像一支支很有紀律的部隊一般。” “只有親密的朋友、親人間才會傾訴心里話,這里的鳥兒在作者眼中就和親人一樣,多么感人呀!”“我感覺到穿著金紅色裙子的少女正在跳舞,她們在比誰的舞姿更美。”……正是有如此豐富的情感作為支撐,課堂上的朗朗的讀書聲,可說是非常令人激動,特別叫人興奮。
結尾,我聲情并茂的敘述,畫面的生動感人,音樂的凄婉、深邃,再現了女大學生徐秀娟為了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陷入沼澤地的悲壯場面,本文最后一段的再現,學生深情的朗讀,實現了學生情、教師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效果,學生愛鳥,護鳥的情感得到了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