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
師:司馬遷又是怎樣“發憤”的呢?先來學習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2.討論:司馬談為什么“淚流滿面”?
。ㄒ驗“他立志要編寫一部史書”,但由于身體的原因卻沒有完成,他痛苦、遺憾。同時,他要用這種形式告訴司馬遷完成這部史書對他來說多么重要。這滿面的淚水中有痛苦,有遺憾,有無奈,還有一份沉甸甸的交代。)
師:誰來讀讀父親的臨終“交代”。(指名一生讀)(若學生沒有把“千萬”重讀,師說:司馬談臨終交代時,哪個詞會特別強調?再找一生讀。)
師:這里的“千萬”你為什么讀成重音?說說你的理解。
。ㄗ鳛槭饭俚乃抉R談深知,司馬遷接任他的職務在朝廷為官,什么樣的事情都會遇到。他可能會春風得意得到皇帝的寵愛,也可能會遭讒被貶。“千萬”暗含著不管在哪種情況下都不能忘了寫這部史書。)
師:在這臨終囑托的“淚流滿面”中,我們看到了一位史官至死不渝的追求。在這臨終囑托的話語中,有任務的轉交,更有理想的傳遞。讀“司馬談臨終之時——”引讀這句話。
3.師(補充資料):后來,子承父業。司馬談死后兩年,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職務,任太史令,職掌天時星歷,管理皇家圖籍。此后,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這一自然段中是怎樣寫他發憤寫《史記》的?(指名一生讀)
師:這里為什么用“囑托”而不用“囑咐”?
(都有“囑”,即都有告訴的意思。但“囑咐”是告訴別人辦法;而“囑托”是告訴別人“任務”,有“托付”的意思。因為父親把寫一部史書的任務交給司馬遷去完成,有委托重任的意思,所以用了“囑托”。)
師:從哪里看出司馬遷把父親的話語銘記在心?(“牢記”“每天”)說說你的理解。讀出你的理解。(指名讀,齊讀)
師:“發憤”在這里的意思就是“勤奮努力”。(板書:勤奮努力)
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正當司馬遷開始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告訴我。(給出“略長”的時間讓學生思考,指名學生讀相關內容。)
師:“飛來”了怎樣的“橫禍”?
。ㄔ瓉,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
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李陵事件”。李陵是漢代名將李廣的孫子,是一位杰出的人士。李陵以5000步兵與匈奴大單于的3萬騎兵交鋒,結果寡不敵眾,兵敗被俘投降。聽到這一消息,漢武帝震怒,非常生氣。作為太史令的司馬遷就站在漢武帝的身邊,他看到漢武帝這樣生氣,為了寬慰漢武帝,同時也為李陵開脫,對漢武帝說——
李陵轉戰千里,殺賊已過數倍,箭盡稻盡,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他雖投降,尚屬情有可原,臣以為,只要他不死,還是會效忠朝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