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教學設計
師:此時的生命已不屬于他個人,屬于父親的遺囑,屬于《史記》。“他想:——”(引讀司馬遷所想之句)
師:司馬遷的身體已經成為《史記》的身體。司馬遷可以為了個人的尊嚴去死,但《史記》不能因為個人的尊嚴而廢。“他想:——”(引讀司馬遷所想之句)
師:“想到這里,——”(引讀本段最后一句話:想到這里,他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出示看文中插圖。)
師(配樂講解):從點著的油燈看出,司馬遷正在夜以繼日地寫《史記》,神情更加專注,字跡更加工整。
(再次回到這一自然段,讓“一行行”“工整”變成紅色。)
師:“想到這里,——”(引讀本段最后一句話)
師:司馬遷就是這樣忍受著污辱、擔負著寫《史記》的重任,也就是“忍辱負重”地在寫《史記》。(在課題下板書:忍辱負重。)“發憤”在此處的意思就是“忍辱負重”。司馬遷由于在李陵事件中為李陵說了一些辯護的話,從而遭到可恥的宮刑,他被深深地激怒了,但他并沒有停止在憤怒上,而是“盡力克制自己——”(再次引讀本段最后一句話)
二、研讀末段,了解《史記》,升華對人物的認識。
師:漢武帝借李陵事件戕害了司馬遷,改變了司馬遷的人生軌跡,也造就了一個偉大的史學家和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史記》。
1.齊讀最后一段,思考:從哪里看出是“前無古人”的著作?
2.學生自由發言:
“52萬字的輝煌巨著”,其篇幅之長是前人沒有的;它完整記錄了三千余年的歷史,記錄時間之長是前人沒有的;像這樣“耗盡……畢生的心血”,用“生命”完成史書的精神,是前人沒有的。
師(補充):(相機出示以下標題的黑字)
1.它是父子兩代人用生命和熱血鑄成的。
2.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3000多年的歷史。史官的任務是記錄本朝代的歷史,記錄3000年的歷史是他們父子的自覺追求;確立了從黃帝作為我們文明史的開端;敘述了少數民族的歷史,這種歷史共識、文化共識,對民族凝聚意識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它用傳神的筆墨寫活了一個個歷史人物。這就是司馬遷創造的中國史學著作的紀傳體體裁,以人物傳記為中心敘述歷史。
4.它使一個古老的民族從此有了自己的“家譜”。內容豐富精當,使得中華民族的后代子孫能對自己祖先的篳路藍縷、艱苦創業,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如果不是司馬遷,我們今天就不知道孔子的一些經歷。
魯迅先生稱《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絕”什么意思?(生:獨一無二)“史家之絕唱”主要稱贊《史記》在史學史上不可超越的地位;《離騷》是屈原的作品,文學價值很高。“無韻之離騷”主要指《史記》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我們現在使用的很多成語都來自《史記》。所以,司馬遷既是史學家,又是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