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雙金教學實錄——《天游峰的掃路人》兩種加評論
【讓學生談談看到課題后的意想,然后再帶著各自意想的問題選讀自己喜歡的語段,凸顯了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新理念。】
(教師用“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的古訓提示同學們要邊讀書邊思考,還要有一雙火眼金睛,發現更多的問題。學生自讀課文后組成四人小組討論,小組代表提出的問題如果是“小疑”性的,教師馬上請其他同學解答;如果是“大疑”性的問題,就請該生把它寫在黑板上,并寫上自己的名字。)
【教師援引古訓引導學生積極地去發現學習中的疑問,當學生發現“大疑”時則讓其寫在黑板上,并署上自己的名字,這樣的方式能極大地增強學生探究的熱情。】
(以下是師生們認可的比較有價值的“大疑”性的問題,每個問題后都署上發現者的名字。)
1、既然天游峰是一個風景區,為什么作者不寫風景而是寫掃路人?
2、作者為什么要三十年后看掃路人,而不是三年?
3、笑聲驚動了竹叢里的一對宿鳥,它們撲棱棱地飛起來,又悄悄地飛回原處?
4、不累不累…………為什么老人掃那么高的山而不累?
5、為什么一杯茶能把我和老人的心溝通了?
6、作者為什么要寫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駐地?
【“學貴有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質疑”,這就為下面的“探疑”和“釋疑”作了很好的鋪墊。】
師:提出這六個問題我覺得真是了不起啊,這是六個思想,六個智慧的火花。我們能把這六個問題都能解決了,我相信同學們的課文一定會學得非常好的。先休息一會,下節課再繼續討論。
(第二節課)
(教師首先對上節課同學們的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然后請同學們也來評價老師,說說孫老師上課給大家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同學們有的說孫老師的聲音很有磁性,朗讀課文很好聽;有的說孫老師上課風趣、易懂、有幽默感;有的說孫老師上課能舉一反三,提出的問題很能激起同學們的興趣等。教師誠懇地請同學們提些要求以及下節課怎么學效率才更高,效果才更好,同學們提了不少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和合作討論探究等方面的好建議。)
【讓學生評價老師的教學以及請同學們提出怎樣上好課的方法,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民主性和自主性。】
師:同學們提了很多建議,真是仁者見人,智者見智。這又給孫老師出了個難題了。六個問題,一個一個來回答,太費時了,你認為六個問題當中最主要的是哪幾個?
(經過師生討論,大家認為第四點的“累”字很重要。全文好多地方說山高,就是要突出掃路累,老人卻說不累。還有一個就是歲數的問題,老人能活到一百歲嗎?于是,先就這兩個問題進行討論。)
【當前,一些教師為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任意的提問題,而且不管巨細大小,提多少個問題就逐一地解決多少個問題,其結果是課堂教學無重點,教學時間難把握,過去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現在又變成學生牽著老師的鼻子走。而在這節課里,孫老師既鼓勵同學們大膽地提問題,又與同學們一道根據其難易程度進行篩選,然后選擇主要的問題進行討論探究,這樣就較好地把學生的自主性與教師的主導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師:請你找一找課文當中有哪些地方是寫老人掃地非常累的?
生1:(朗讀)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噓噓,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