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雙金教學實錄——《天游峰的掃路人》兩種加評論
師:聽你這么一讀,我就感到累得似乎要出汗了。誰來把這段話讀得更好,讓我們感到更累?
(學生一個比一個讀得使人感到有“累”的感覺,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并讓學生談?wù)勛约旱淖x書體會——)
生2:我比她讀得好。我讀書時眼前就有一幅九百多級石階的畫面,高陡險要。我的聲音是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是用自己的真情去讀的
師:這是讀書的高境界,我為你感到自豪。
【“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學生朗讀后,教師以聽后是否使人感到“累”進行評價,還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讀書體會,這樣的朗讀指導(dǎo)方式是頗具藝術(shù)性的,使“以讀悟情”真正地落到實處。】
師:天游峰高、險、陡,我們常人爬天游峰覺得累,老人為什么說不累?
(學生有的念讀——“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有的認為老人掃習慣了,風景優(yōu)美,以一種非常樂觀的態(tài)度去掃,邊掃邊欣賞風景;有的說老人有一種熱愛山水的情感,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做伴,老人感到這是一種享受,所以就不感到累。教師由此引導(dǎo)同學們說說現(xiàn)在大家喝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與什么做伴。大家通過聯(lián)系所處的污染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和城市里渾濁的空氣,更感到老人所在的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美。)
師:我們再讀一讀,感受這自然美。
(生齊讀“老人……”)
師:聽了老人悠然敘說的話語,聽了你們悠然的讀書聲,我也對天游峰神往了,對這美麗的大自然向往了。
【用讀來抒發(fā)感受,感受通過讀來呈現(xiàn),“以讀悟情”的特征得以較好的體現(xiàn)。】
師:現(xiàn)在我們接下來討論。課文說——“我緊緊地握著他的手說:‘三十年后,我再來看你。’”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老人能活到一百歲嗎?
(生自由討論)
生1:我覺得作者是祝老人能活到一百歲。
生2:作者相信老人能活到一百歲,老人也自信能活到一百歲。
生3:作者問老人有六十歲了嗎?老人伸出了七個指頭,說明老人看上去顯得很年輕。我覺得不僅是老人自信,我們也相信老人肯定能活到一百歲。
師:一祝愿(生1),二相信(生2),三肯定(生3)。那么,為什么會肯定地相信老人能活到一百歲呢?
生1:因為老人的生活環(huán)境好,而且每天都鍛煉。
生2:老人很樂觀。
生3:他吃的是自己種的五谷雜糧,沒有污染。
生4:美麗的風景陶冶了他的心情,他的心里很樂觀。
生5:他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心態(tài),對世界充滿著熱情。
師:不僅愛天游峰,還愛世界、愛人生。
(生齊讀:三十年后,……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駐地。)
師:大家都說,老人樂觀、自信、豁達。那么,這些都是誰給的?
生:是大自然給的。
師:(指課題)文章僅僅是寫了掃路人嗎?有一篇名著叫《老人與海》,這里實際上寫的是“老人與山”。大山賦予老人自信、豁達、開朗的性格,大山使老人對生活充滿了樂觀的態(tài)度,多么富有哲理的文章!難怪作者不寫好山好水,不寫美女俊男,卻寫一個“掃路人”。這個掃路人可不是一般的掃路人啊。
【老人能否活到一百歲這一問題的最后結(jié)論是在師生的共同討論中逐漸明晰并形成共識的,這樣的教學片段充分凸現(xiàn)了《語文課程標準》中“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