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小斗士教學反思
首先,教學時我抓住“恩科西的身體非常虛弱,隨時可能死去”這句話,讓學生品讀“虛弱”,從體重、外貌、體質等方面想象恩科西此時是怎樣的狀況,讀出“非常虛弱”、“隨時可能死去”中所飽含的痛心與憐愛。同時,聯系上文“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學的年齡”,讓學生透過“挺”字想象恩科西這些年來所遭受的折磨;聯系恩科西報名上學時的“軒然大波”,想象其可能遭受的歧視和嘲笑、疏遠和排斥,體會其生活的艱辛、殘酷。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出對恩科西頑強抗爭的由衷敬佩。
其次,由于學生與“艾滋病小斗士”的生活相距甚遠,與文本內容存在著一種先在的隔閡。因而,教學時,我事先布置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艾滋病的細節化、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資料;讓學生觀看一組身患艾滋病兒童的圖片,通過那些骨瘦如柴、口吐白沫、滿身針眼的兒童畫面,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艾滋病魔的嚴重危害;聯系生活中一個“隨時可能死去”的人的表現,體會恩科西“坦然面對”的難能可貴等,充分喚醒和激活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豐富和擴充學生缺乏的生活經驗,優化文本的“生活化”處理。比如:當問到“當恩科西遭受艾滋病魔百般折磨時,他會怎樣做”時,很多學生很自然地聯想到“他會咬緊牙關默默地忍受著,不喊一聲疼”等。
讓心靈“進入”文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自身的情感和智慧達成的。所以,在學生交流時,我很注意引領觸發學生情感的共鳴、思維的律動和內在的表達。比如指導性引領:在學生說到“我覺得他應該會微笑著去面對”時,我及時引導:“你看到了他微笑的神情,其他同學還看到了什么呢?”啟發學生從新的角度思考、想象。再比如提升性引領:“是的,恩科西用默默的忍受詮釋了另一種堅強。”“微笑著承受一切,這是多么動人的場景,這又是多么感人的境界!”把關注的視線聚焦到這位可歌可泣的艾滋病小斗士的身上。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艾滋病小斗士教學反思
不成功之處:上完這一課后,我感覺到學生不容易真正讀懂,讀透,也就談不上悟出作者所表達的真情實感。之所以老師上完課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
拓寬教學思路:
我上完這一節課后,我認識到教學思路得到了拓寬:其一,抓住關鍵詞語體會情感。首先,老師抓住的是“隨時”。通過引導學生解讀“隨時”,讓學生充分地讀懂了艾滋病的可怕和思科西的不幸,可憐,引發學生對思科西的關注、同情。接著重點抓住的是“坦然”。其二,運用多種形式突出重點。思科西的遭遇固然不幸,但他抗爭精神尤為難能可貴,值得“放大”贊揚、倡導。
《艾滋病小斗士》教學反思
[題外話]
我有個習慣,每學期一開學我總要作個調查:在本冊語文書中你最喜歡那篇課文?為什么?并讓學生以寫話的形式完成我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