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學案例
教學過程中,我從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入手,先讓學生讀課文,體會林沖和洪教頭的人物個性,然后再讓學生通過細品課文,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挖掘出他們不同的內心世界。
例如在學習林沖這個人物的時候,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后,自由討論一下“林沖是個什么樣的人?并說說理由。”同學們經過激烈的討論后,爭相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認為他是一個機智的人,有的說他是一個勇敢的人,有的說他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當說到理由的時候,同學們將課文和自己的見解結合在一起,每個人的答案都很精彩,將整節課的氣氛推向了高潮。這種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合作、探究,一起去尋找答案的學習方法,不僅提高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生動體現。我也盡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多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學得有興趣,學得有收獲。根據前面學生對人物性格的掌握情況,在最后的探究環節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氣勢洶洶的洪教頭最后會敗給林沖呢?”這個問題表面上看,似乎和前面體會人物性格的環節重復,其實不然。其實學生在上一環節中對人物性格的了解只是表面上的,他們只是單純的知道這些人物身上具有哪些性格,但是并沒有真正深入的理解。學生通過對這個探究問題的討論,就可以進一步知道洪教頭的失敗正是由于他的目中無人、過分自大,而林沖也正是因為他的機智勇敢和善于觀察才贏得了這場比武。掌握了這些,就可以讓學生明白“性格決定成敗”,這樣學生對人物性格的理解就更深了一層。
案例述評:
陳老師執教的《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集中體現了我校“導讀式”自主學習模式的精髓。他能針對教材的特點,抓住重點,精心設計,提高了課堂的效率!读譀_棒打洪教頭》一課是一篇小說,文章較長。我們要教給學生什么呢?大家認為既然是小說那就應該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等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陳老師正是引導學生圍繞“林沖是一個怎樣的人”、“洪教頭是一個怎樣的人” ,抓住人物的語言、表情等進行自讀自悟,展開自主探究,走進人物內心世界。
《語文課程課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和體驗。”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體驗,主動探究。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陳老師為了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注意導的策略,在課的開始設疑激趣,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問,然后歸納,明確課堂探究的重點:林沖、洪教頭各是個什么樣的人。
對人的特點認識僅僅用幾個詞來概括,顯然很膚淺。為了讓學生深刻了解林沖的謙遜、忍讓的特點,陳老師引導學生去換位想像:如果你們是林沖,面對如此狂妄的洪教頭,心里怎么想,從而走進林沖內心復雜世界。林沖謙讓、忍耐的性格才能在孩子心里扎根。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加深體驗和感悟”,可見,朗讀是一種極好的自我情感體驗,自主學習的方法。朗讀應遵循“披文入情,沿坡討源”的路子。通過對文字的“觸摸”,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氣息,能將讀者與文本直接溝通起來,而且,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美讀”,能營造一種情感氛圍,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對文章的體驗、感受必然會油然而生。《林沖棒打洪教頭》中洪教頭初次見到林沖,一言一行表現得非常。抓住這一點,讓學生讀一讀,品一品。這樣一來,洪教頭傲慢、狂妄形象在學生腦海中立體化了。然后再讓學生帶著表情、動作來有感情讀書,觸動了學生心靈,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從而真正地“讀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