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謎說課稿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在雷電交加的天氣里進行“風箏實驗”的事,贊揚了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研究和試驗,才能解開大自然的奧秘。本文采用烘托的手法,用過去人們對雷暴的害怕,來烘托富蘭克林為了探索自然的奧秘而毫不畏懼的精神;用別人的嘲笑,來烘托富蘭克林堅持自己觀點的勇氣和決心,使人感到富蘭克林最終獲得的成功是來之不易、也是彌足珍貴的。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結合教材結構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給課文分段,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5、能根據(jù)提示復述風箏實驗的經(jīng)過。
二、說教學方法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根據(jù)《課標》精神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發(fā)展特點,倡導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加深理解,培養(yǎng)語感,受到熏陶使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高。
三、說教學步驟根據(jù)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認識水平,為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我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如下幾步來設計: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還記得前陣子下陣雨,打雷時的情景嗎?你們當時的心情怎么樣?你們知道是什么原因?qū)е吕纂姷膯幔靠墒枪湃藚s不知道,它成了一個謎,并且將雷電叫做天火,那么是誰來解開這個謎?他是怎樣解開的?這就是這篇課文要講的內(nèi)容。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體現(xiàn)了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緊扣教材,引導學生回憶生活體驗,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自學要求
自由讀課文,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讀準字詞,讀通句子;讀讀生字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 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
(2) 理解詞語。
4、 指名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5、再讀課文,想想每一節(jié)寫了什么內(nèi)容?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每段段意,讓學生根據(jù)段意來分段。
一、長期以來雷暴是個謎。
二、富蘭克林解開雷暴之謎的經(jīng)過。
三、富蘭克林利用他的發(fā)現(xiàn)造福人類,發(fā)明了防止雷暴傷害人的避雷針。
【語文教學中讀是最基本的要求,為了能使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讓學生初讀課文時給予充足的時間,并設計了分層次朗讀:第一層自由朗讀,讀準字詞;第二層讀通句子,;第三層讓學生朗讀各自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因為是自己喜歡的,學生一般也就讀得比較流利,容易獲得成功感;對于聽得學生來說,學到得東西也更多一些,這樣讀書活動就成了學生展示才華得舞臺。】
三、學習課文
1、 指名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
2、 為什么說它可怕?古時候的人把雷暴看成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3、齊讀第一節(jié)。